近日,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由南向北梯次成熟,各小麥主產區天氣晴好,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區已進入集中收獲期。按往年收割時間算,6月中旬,主產區小麥將基本收割完畢。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統計,2019年全國將有1 630萬臺農業機械投入小麥、油菜等作物搶收、秸稈處理、烘干作業,以及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搶種作業,其中有聯合收割機64萬臺,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27萬臺。預計2019年夏收夏種機械化水平將持續提高,參加跨區作業的大喂入量收割機占比將超過60%,黃淮海主產區小麥機收率、玉米機播率將分別在96%、90%以上。
2019年5月31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一片金黃色麥田里,無人駕駛的小麥收割機、阿波斯拖拉機、耕整地機等農機裝備在田間大顯身手,開啟了三夏“無人”作業模式,成為2019年三夏作業的新亮點。
現場,由雷沃谷神小麥收割機、阿波斯拖拉機、耕整地機、播種機和植保機械等組成的“三夏”全程作業實現了無人作業。無人駕駛收割機收割完畢后,無人駕駛雷沃歐豹拖拉機牽引旋耕機對收割完的地塊進行耕整作業,緊接著安裝了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阿波斯拖拉機牽引播種機將玉米種播下,隨后,阿波斯植保機和無人機植保機相繼亮相,植保機在安裝自動導航駕駛系統后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按照設定的參數自主完成植保作業。整套動作一氣呵成,而且效率極高,實現了智能化無人農機作業全程覆蓋。
據介紹,這些無人駕駛農機結合國內農業生產的具體情況,集全球衛星定位、GPS自動導航等多項自動化功能于一體,實現了收割機自動收割、拖拉機自動控制精密播種、施肥、起壟等作業,大大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標準化。
山東省是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機大省。農機技術的進步讓麥收變得更加“高精尖強”、越來越智慧。
記者了解到,眼下在山東、河北、安徽等省區,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共享農機成為夏收夏種的獨特風景。在項目覆蓋區,只要登記注冊、交付押金、掃碼開鎖等幾個簡單的步驟,植保機就可以開走,每天只需要100~200元不等的費用,就可以完成數公頃果園、幾十公頃麥田的植保任務。這種共享模式為高新技術帶來的高價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解決出口。
廣東省惠州市“共享農機”服務模式近日受到農業農村部肯定。惠州“滴滴農機”運用“互聯網+”平臺,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作用,有效改善了“有田種,無人耕”的農業生產現狀,形成了良好的平臺共建機制。
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順源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借鑒“共享單車”模式建立了“共享農機”平臺,該平臺通過手機注冊、掃碼解鎖、網上支付的方式運行,在村鎮投放處設置機具操作步驟詳細圖解與視頻,安排專人幫助農牧民進行設備安裝、調適和維護保養,農牧民只需用手機掃碼就可以使用各類農機。
2019年麥收前,河南省社旗縣太和鎮政府委托轄區的盛安生態農業合作社,在全鎮8個行政村設立了12個秸稈回收點。連日來,盛安合作社利用20多套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機,出動近百臺運輸車輛,輪班換崗,晝夜作業,開足馬力回收小麥秸稈。
“合作社負責免費幫群眾回收秸稈,方便播種秋作物,農民朋友們都很歡迎。”該社負責人盛磊介紹說,回收的小麥秸稈一部分供應周邊養殖場當飼料,一部分送到縣里的發電廠做燃料,另外還聯系了內蒙古、寧夏等省區的牧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667m2小麥能回收200~250 kg秸稈,需要投入人工、機損、運輸等成本70元上下,而1t秸稈能賣500元左右,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同時,河南省各地加強夏收優質油品保障,防止劣質油品的使用對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有關部門近日要求各地運用新聞媒體和張貼標語、設立禁燒標牌、懸掛橫幅等宣傳手段,利用網絡、短信、微博、微信等現代傳播途徑,營造“禁燒秸稈、利國利民、美化家園”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