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懿

廣漢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1977年初,西高公社五大隊第二生產隊在全國率先探索“包產到組”;1978年1月,金魚公社在全國率先試點“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生產責任制;1980年9月,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八十年代廣漢鄉鎮企業在全國率先發展,被譽為經濟改革“三大模式”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漢在農業農村、基層治理、創新創業等方面繼續突破、先行先試,先后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40年來,廣漢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促發展,“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已融入廣漢人民的血脈,改革基因已成為代際傳承的強大力量。
堅持重點突破、全面發力,把“敢為人先”的精神作為轉型發展的最大動力。縱觀廣漢的每一項改革探索、試點示范,都是聚焦發展、敢想敢干的結果。從個體戶到小作坊,從集體企業到上市公司,經過40年的市場洗禮,廣漢逐步形成以油氣裝備制造、醫藥、食品為主導,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為支撐的“3+3”產業體系。民營企業達到8062戶,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到74%;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2017年突破4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是1978年的68倍、158倍、768倍;從2013年起連續5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平原地區先進縣第一名。
堅持傳承歷史、接續奮斗,把“敢為人先”的精神作為改革創新的最大活力。2015年,廣漢高新區升格為德陽國家級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通用航空和油氣裝備產業集群被確定為全國試點;航天宏華從11人的創業團隊發展成亞洲最大的陸地石油鉆機制造企業,研制的“地殼二號”鉆機探地深度可達一萬五千米,將刷新世界紀錄;科力特從作坊式企業起家,憑借硬質合金耐磨技術在中美貿易戰中掌握產品定價的話語權;豪特精工的曲軸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寶馬、豐田等公司提供核心部件配套;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三水鎮友誼經驗”得到中央、省領導肯定;農田水利設施使用權抵押保證貸款改革做法在全省推廣。2018年12月19日,全省第一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書在廣漢向陽鎮頒發,標志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把“敢為人先”的精神作為改善民生的最大推力。從西高包產到組到金魚定產定工,從推行“定包獎”放權讓利,再到在全省率先實施商業體制改革、農副產品價格改革、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廣漢市始終堅持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和“為民謀幸福”的初心。通過40年的努力,廣漢醫療、就業、教育、戶籍、養老、扶貧等多個領域改革得到系統推進,民生投入支出保持在65%以上。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萬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奮進,廣漢勇敢趟出了“敢為人先”的改革之路。廣漢市的改革成果,得益于黨中央改革精神的指引,得益于省委、德陽市委的堅強領導和鼓勵支持。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廣漢市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發展戰略,高舉改革旗幟、勇闖改革新路,傾力建設成德同城先行融合區,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做出新的貢獻! (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