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我家秋季播種的大蒜好像有點問題,長勢不怎么好,我想找本大蒜種植的書。”閬中市思依鎮大益灣村四組的村民伏光選急匆匆地走進當地的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任秋云從整齊的書架上快速找出一本關于大蒜種植的科普書籍,一邊遞給伏光選,一邊作好記錄。
伏光選接過書,馬上開始翻閱,仔細從書中尋找大蒜長勢不佳的“病因”與應對辦法,并拿出紙和筆耐心地作著筆記。
“以前種農作物,出了問題干著急,眼看著收成不好,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后來村里有了農技員,有什么問題就找他解決。現在更好了,咱們村有了農家書屋,遇到什么問題就來閱讀學習,再加上農技員的指導,基本每年都是豐收年,收入也增多了。”伏光選說。
閱讀不僅讓大益灣村村民富了“口袋”,也讓他們富了“腦袋”。閬中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著力讓先進科技、優秀文化占領農村陣地,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向好向善、積極進取的精神導向,有力引導農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全民閱讀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讓每一個農民都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任秋云介紹道:“大益灣村農家書屋收納有200多個種類近2000冊書籍,成了村民的‘科技小屋和‘充電寶,村民們一有空就來轉轉,喝杯茶、看看書,這里也成為大家交流感情的好地方,形成了一片和諧的景象。根據大益灣村的實際情況,書屋中收藏有科技、教育、法治、時政、精神文明等多類書籍,能滿足各個年齡段村民的閱讀需求,鄉親們已經把書屋當成了‘根據地。”
談及農家書屋,大益灣村黨支部書記伏三永說:“以前農閑的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打麻將,整天弄的烏煙瘴氣,還經常因為牌局發生口角。長期如此,村民們不僅性情懶惰了,精神也空虛了。全民閱讀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村建起了農家書屋,現在村民們一有空就來農家書屋‘充電,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書屋已經成為我們學文化、長技能、強本領的‘黃金屋。”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閱讀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脫貧奔康、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抓手。美麗鄉村,“美”在鄉村環境,更“美”在鄉村居民的心靈。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實打實的硬功夫,還在于提升鄉村居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道德文明素養。作為繁榮農村文化的既有陣地,農家書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文化領域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要成為農民群眾增長知識技能、汲取致富“真經”的前沿陣地,更要成為他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糧倉”。
“我們鎮在開展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活動中,農家書屋的作用功不可沒。‘讀一本好書,定好一條村規民約,辦好一所農民夜校,建好一支文藝隊伍的‘四個一活動讓農民愛書、讀書的氛圍日益濃厚。”思依鎮黨委書記王彥說道。(作者單位/閬中市委宣傳部)(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