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超 龔克成 李育娟 周麗瑤 范 軍
(江蘇省無錫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1402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大米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大眾消費觀念已由傳統的“吃飽”向“吃好”轉變。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建立了一批優質稻米基地,推廣應用了“南粳”系列、“蘇香粳”系列等優質水稻品種,這些優質水稻品種已成為無錫市優質食味稻米產業化開發的主推品種。本研究擬通過對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的稻米品質和淀粉RVA譜(用快速黏度分析儀RVA測得的黏滯性譜)特征值進行比較試驗,探索無錫市主推水稻品種稻米品質的改善水平,以期為選推適合無錫市種植的優質食味水稻品種提供科學依據。
選取無錫市主推的8個水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其中優質水稻品種(簡稱YZ)4個,分別為“蘇香粳100”“南粳9108”“南粳46”“南粳5055”;高產品種(簡稱GC)4個,分別為“常農粳11號”“武運粳23號”“南粳9212”“武運粳31號”。
試驗于2016年設在無錫市錫山區太湖水稻示范園內進行,前茬作物為“寧麥13”。試驗為大田試驗,分為優質品種(YZ)和高產品種(GC)兩組,設1個品種為1個處理。
水稻均于5月18日播種,6月7日機插,按照統一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基肥每667 m2施有機無機復合肥33.3 kg;6月12日每667 m2施尿素12.5 kg拌除草劑;6月24日每667 m2施撒特利復合肥(15-15-15)16.5 kg;7月9日每667 m2施尿素5.0 kg;7月28日每667 m2施水稻專用肥(16-8-16)10 kg,以莖稈長粗和幼穗分化;8月8日每667 m2施尿素7.5 kg;8月15日每667 m2施尿素5.0 kg。
稻米樣品脫粒后置于網袋風干,用凱氏定氮儀測定稻米蛋白質含量,參照國標GB/T 17891-1999測定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用快速黏度分析儀(RVA)測定稻米淀粉粘滯特性,用碘藍法測定稻米直鏈淀粉含量。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表1 優質與高產水稻品種的加工品質比較
由表1可知,YZ組稻米的平均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略高于GC組,而YZ組和GC組組內各水稻品種間的整精米率差異較大。其中,在YZ組中,以“南粳46”的整精米率最高;在GC組中,以“武運粳31號”的整精米率最高。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水稻品種間稻米的出糙率差異達顯著水平(P=0.031),整精米率差異不顯著(P=0.720)。
堊白性狀是稻米外觀品質好壞的重要因素[1]。由表2可知,YZ組稻米的平均堊白度和堊白粒率均高于GC組,且YZ組和GC組組內各水稻品種間的堊白度和堊白粒率差異較大。其中,在YZ組中,以“南粳46”的堊白度、堊白粒率最低;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的堊白度、堊白粒率最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水稻品種間稻米的堊白度差異不顯著(P=0.369),堊白粒率差異也不顯著(P=0.298)。

表2 優質與高產水稻品種的外觀品質
由表3可知,GC組稻米的平均膠稠度和糊化溫度均高于YZ組,且YZ組和GC組組內各水稻品種間的膠稠度差異較大。其中,在YZ組中,以“蘇香粳100”的膠稠度最高;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的膠稠度最高。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水稻品種間稻米膠稠度差異不顯著(P=0.787),糊化溫度差異也不顯著(P=0.090)。

表3 優質與高產水稻品種營養和蒸煮品質比較
由表3可知,YZ組稻米的平均直鏈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均低于GC組。在YZ組中,除“南粳9108”外,其余水稻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均低于GC組,其中以“蘇香粳100”的直鏈淀粉含量最低,而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的直鏈淀粉含量最低,與YZ組較為接近;在YZ組中,以“南粳5055”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水稻品種間稻米的直鏈淀粉含量差異達顯著水平(P=0.024),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P=0.662)。
由表4可知,YZ組稻米的平均最高黏度略大于GC組,在YZ組中,以“南粳46”最高,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最高;YZ組稻米的平均熱漿黏度略小于GC組;YZ組稻米的平均崩解值明顯高于GC組,在YZ組中,以“南粳46”最高,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最高;YZ組稻米的平均冷膠黏度、消減值均低于GC組,其中,在YZ組中,以“蘇香粳100”的消減值最低,在GC組中,以“常農粳11號”的消減值最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水稻品種間稻米的最高黏度(P=0.219)、熱漿黏度(P=0.425)差異不顯著,崩解值(P=0.021)、冷膠黏度(P=0.030)差異達顯著水平,消減值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01)。

表4 優質與高產水稻品種的稻米淀粉RVA譜特征值比較
隋炯明[2]和陳書強[3]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淀粉RVA譜特征值可以作為優質稻米的輔助選擇指標。本試驗結果表明:(1)各水稻品種間稻米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整體差異不顯著。但個別水稻品種的表現突出,如“南粳46”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均為最低,外觀品質較好。(2)各水稻品種間米飯質地和適口性差異較大。其中,優質水稻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和消減值顯著小于高產水稻品種,崩解值顯著大于高產水稻品種。因此,優質水稻品種的米飯較軟、適口性較好,其中,“南粳46”“蘇香粳100”的直鏈淀粉含量低、消減值低、崩解值高,米質較優。而在高產水稻品種中,“常農粳11號”的米質水平與優質水稻品種最為接近。
上述結果初步說明,近年來在無錫市主推的優質水稻品種在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上并沒有得到明顯改良,在4個優質水稻品種中,以“南粳46”的稻米綜合品質為最優。而在米飯質地和食味品質上,優質水稻品種有較大改善,如稻米崩解值顯著提高,直鏈淀粉含量、消減值顯著降低。因此,今后無錫市優質水稻品種的改良和推廣,應在重視稻米食味品質改良的基礎上,加強對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