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美時

穿上機械外骨骼,就能輕松舉起重物,仿佛拿起一根筷子,連續舉重500下,卻絲毫不感覺疲勞;輕輕啟動電源,就可以在水中輕松的游動毫不費力,探險神秘的海底世界……科幻電影中的智能裝備讓哈爾濱深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晗生心生向往,并通過他和團隊的不斷創新與挑戰,一步步變成現實。
1994年生人的李晗生從小就是個軍事迷,目前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讀研二的他在大學期間創立了公司,并以海洋航行器設計制造、科普船舶造型、船舶工藝品模型為主要研發內容。眼下,他的團隊研發的活體生物捕撈水下機器人,正在接受山東省某大型水產養殖機構的驗收。
這款捕撈水下機器人的雛形誕生于他讀本科期間,本為競賽而生,但李晗生覺得,“把它轉化成真正有用的產品,應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貢獻社會”。據他介紹,傳統水下捕撈方式都是雇傭潛水員進行水下作業,這種水下捕撈方法完全靠潛水員的經驗來操作,并且,在寒冷的天氣,水溫極低,潛水員很難潛入水下作業,捕撈作業受限,雇傭成本高,長期潛水也對潛水員身體造成損傷并且危險性很高。通過他們研發的水下機器人能極大降低捕撈成本,并且不受天氣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不久的將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他們將利用集群式的水下機器人系統打造“智能海洋牧場”。
和李晗生一起打造“智能海洋牧場”的,有科創達人、資深學霸、資深船模達人,他的團隊內盡是“高手”,這些“高手”在一次次激烈的智慧碰撞過后,研發的產品也獲得了認可。全國大學生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設計制作類”冠軍、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機械與控制類二等獎等,他帶領的這支由幾名“90后”年輕人創建的團隊所獲大大小小的獎項加起來已經過百。
為盡快研發成功,別人睡覺時,他在實驗室;別人周末消遣娛樂時,他還在實驗室。就是憑借著對科創的熱愛和努力,李晗生解決了項目中一個又一個難題,他的團隊也成為國內首家研制出泵噴式蛙人水中推進器技術的團隊。目前,這款泵噴式蛙人水中推進器,在國外現有的科技基礎上又增加了更為先進的技術,推進器性能更優,而且應用前景更廣,在各類比賽中也獲得了多個獎項。
在李晗生的工作室,有一面墻上擺滿了遼寧號航母、武漢號潛艇、導彈驅逐艦等各種軍事模型,這些都是他珍視的心愛之物,也是這個大男孩除科研之外的另一個興趣。談及這些年創新創業的經歷,李晗生表示,他取得的這些成績,離不開我省的相關政策的扶持,省內大量的產業對接會和創新創業大賽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學習機會。落戶補貼政策和充足的研究資金也讓他們在科研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創業將給我們這支團隊帶來更大的挑戰,而我們樂于迎接挑戰,這樣才不負青春,才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