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開發區大廟中心幼兒園 郭 艷

現代幼兒教育理論研究認為,自信心是兒童發展的推動力。然而,人的自信心是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產生的。只有和諧的氛圍,才能讓幼兒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從而有創新的思維活動,這樣,幼兒才能在活動中更加自信。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平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仁參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孩子的愛是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礎上的。我們知道,教師在孩子們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否則,就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老師不喜歡我。”孩子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就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具體表現在各種活動不積極、不主動地表現自我。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該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每個幼兒。
1.開展美術活動,激發幼兒想象力。我們知道,美術活動是幼兒的最愛。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的思維想象是無窮的,是他們建立自信的基礎。例如,成人在畫小草時一定是綠色的,畫太陽一定是紅色的。由此說明,成人的思維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中。然而,幼兒是純真的,他們的想象力豐富而奇特。在他們的筆下,天空、太陽、花草等往往富有生命感。也許畫的不是你想要的顏色,要盡量避免指責的話語,如“難看死了,你真笨!”這樣的話語容易挫傷幼兒的自信心。例如,在草地上添畫小動物,孩子可以把小魚畫在上面,理由是小魚想來和小動物們玩。幼兒的想象力是奇特的,思維是活躍的。基于此,我們應該遵循幼兒的認知特點。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大膽地想象、大膽地表現,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2.開展體育活動,鍛煉幼兒自信心。體育是一項集體性很強的活動,往往需要同伴之間相互合作才能完成,這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活動中要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人是集體性動物,幼兒的表現欲比較強,他們的自信常常來自于集體。所以,我們應該通過體育活動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例如,在開展“老鷹捉小雞”這個體育游戲時,讓那些活潑的孩子站在隊尾,在活動中保護能力差的幼兒,讓他們在相互協作中完成任務;對待能力一般的幼兒,讓他們站在相對“安全”的位置,讓他們容易完成任務,以增強其堅持下去的信心和提高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幼兒從而變得更加堅強,更富有信心。興趣和信心又促進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如此循序往復,有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3.開展區角活動,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區角活動能彌補集體教學中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性化差異的先天缺陷,讓每位幼兒都能受到老師的關注。如創設小舞臺,一個一個讓幼兒到小舞臺前來表演,從而激發膽小孩子的表演欲望。也可以開展小主持人活動,讓每個幼兒輪流主持節目,同時教師給予點撥與評價。這樣,膽小的孩子表現的機會多了,膽量逐漸變大,自信心就會逐步地形成。
4.開展棋類活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人說,象棋是人類智慧的試金石。教孩子棋類入門規則,讓孩子在活動中多獲勝,并根據其實際水平不時擺出“攔路虎”,使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找到自信,必要時要適當給予提示。實踐證明,棋類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夠讓孩子的判斷力變得強大,從而不斷地提高其自信心。
眾所周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教育必須家園攜手,讓孩子在接受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感受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家長在家里要為幼兒樹立好榜樣,改變不適當的教養觀念,對幼兒要敢放手,一些事情讓幼兒自己去完成,家長在適度的時候應鼓勵,對孩子通過努力而做好的事情應多加贊賞,使之有成功感。我們不能對幼兒要求過高,應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總之,在平時的幼兒活動中,我們教師應當多給幼兒自由,讓他們有活動權利和機會,充分利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唯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從而不斷地增加幼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