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對美媒表態競選連任,至此2020年“總統大選”可謂提前開打。相比上一屆選舉,這次有意參選者不僅提前表態,而且各方人馬都來勢洶洶,臺媒預估2020年將是一場戰況激烈的選舉。
提前進入選戰模式
繼蔡英文之后,前“行政院長”張善政20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角逐2020。他稱卸任“行政院長”后日子過得非常愉快,但這一兩年來卻讓他感覺到,蔡英文當局的施政非常不得民心,因此決定以無黨籍參選,未來不會考慮和國民黨合作。張善政強調,要給民眾一個新的不一樣的選擇,一個沒有藍綠背景的人可以擺脫過去很多的爭議,真正用理工科技背景的訓練把臺灣經濟發展和生活帶向更好的環境。至于未來的副手搭檔,他表示還未決定,“只要是人才,不分顏色”,現在沒有排除任何可能性。聯合新聞網稱,張善政競選團隊已籌設“善科基金會”,并規劃成立“集智臺灣平臺”,預計3月舉行成立記者會。
聯合新聞網21日稱,過去幾屆“大選”,各政黨都要等到五六月才會推出候選人,通常有意參選者也會觀望,有些人是惺惺作態,有的則是顧忌良多。像2016年,國民黨還因此引發“換柱”戲碼,導致原本低迷的選情更加雪上加霜。沒想到這次“大選”,重量級人物紛紛表態。先是朱立倫在新北市長卸任的第一天,即2018年12月26日正式宣布投入選舉,并坦率地表示受到許多民眾期待,目標也很清楚,“就是2020為臺灣打拼”。2月,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斬釘截鐵地宣示“一定選”,“應是3月正式公布,我會挑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為此準備了三十年。
臺北市長柯文哲更是躍躍欲試。據《聯合報》21日報道,他日前拜會前領導人李登輝時,李登輝突然蹦出一句“要出來選總統”。柯文哲對此不愿正面響應,反問媒體“請問你在里面?還是裝竊聽器?”《中國時報》還透露,他為拼“總統大位”,急欲擺脫大巨蛋的泥淖,農歷年前私下拜訪企業主接手。
國民黨不排除“征召韓國瑜”
世新大學最新進行民調,將對比式投票分為“柯文哲參選”與“柯文哲不參選”兩大選項,其中在“柯文哲參選”一項中,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國民黨派出高雄市長韓國瑜參選,臺北市長柯文哲才有可能會輸;其他組合,柯都是勝選的結果。反觀呼聲極高的韓國瑜,民調結果顯示,若柯文哲參選,在“韓柯蔡”的組合中他將贏得35.1%的支持率,柯文哲為28.6%,蔡英文僅有22.0%;但如果國民黨推出的人選不是韓國瑜,民進黨無論是蔡英文還是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參選,都難以抗衡柯文哲。臺媒分析認為,這份民調凸顯了明年“總統大選”,韓國瑜和柯文哲選不選將影響最終投票結果。蔡英文則對此回應稱,“民調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與民進黨早早定下蔡英文不同,國民黨內局勢仍混沌不明。連日來,“征召韓國瑜”的聲音越來越大。據《聯合報》21日報道,國民黨主席吳敦義20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公平制度上任何合格黨員都可以被推舉,或自己愿意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征召方式”。當被追問要不要征召韓國瑜時,他回應稱這不是一人決策。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呼吁黨中央,應針對明年選舉的可能戰將展開滾動式民調,包括韓國瑜和馬英九都可納入戰力評估,并針對可能對手進行對比式民調。馬英九認為征召一事還要看韓國瑜本人的意愿。最耐人尋味的是王金平。當被問到是否考慮找韓國瑜合作選舉時,他表示不必刻意邀請或是期待,這是很自然的事,“征召只是一個假議題”。
韓國瑜本人似乎興趣不大。他20日表示,他現在的心思不在這上面,而是要率先把高雄經濟沖上去。有分析直言,藍營基層拱韓國瑜參選,反映的不僅是“三個太陽”的困局,也是對當前國民黨領導的不滿。
藍綠都有要過的坎
《中國時報》21日稱,蔡英文左攻柯文哲、右打韓國瑜的兩岸政策,一方面凝聚綠營內部向心力,同時通過炒熱兩岸議題制造國民黨內亂。《聯合報》分析了兩個陣營各自要過的坎:對蔡來說,連任之路除了對內施政外,兩岸政策仍將是最大挑戰,“民進黨若認為以保臺、反中、擋藍就可鞏固執政權,大選將受到最嚴厲的挑戰”。而對國民黨來說,為了初選提名爭論不休,“但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最大的挑戰,是‘韓國瑜門檻”。除此之外,藍綠都要面對來自第三勢力的空前挑戰,“韓國瑜、柯文哲在民調上的領先,反映民眾對國、民兩黨惡斗的厭惡,政治、意識形態靠邊站,拼經濟、顧生活是王道,才是2020年總統大選的主軸”。
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認為,一旦當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便是悲慘人生的開始:要面對與“行政院長”之間的嫌隙;媒體瘋狂指責,照三餐罵,“總統便成為臺灣最衰、名聲最臭的人”。此外,他們的生活狀態跟被監視和軟禁差不多,身邊隨時有一批人在看著,而且老百姓可以經常出去旅游,但“做了總統,這輩子只能家里蹲了”。▲
環球時報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