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斌儀

當前,我省正處在轉型發展的窗口期、關鍵期,全省金融系統將堅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個堅持”、進一步“六穩”的總要求,圍繞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關于2019年工作“進、穩、新、深”的部署,以務實舉措持續推動全省金融穩健運行,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穩金融,首要任務是保持金融運行安全穩定。去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以嚴控金融風險不讓分毫的態度,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工作部署,深入開展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風險攻堅戰專項行動,基本消除影響力、涉案規模和涉穩壓力較大的存量風險,非法集資案均金額、案均參與人數均呈下降趨勢;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重點加大P2P網貸機構風險整治力度,堅持防風險和保穩定同部署同落實,風險形勢總體可控;積極會同駐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穩妥處置企業債務風險,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們將牢牢盯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著力構建金融風險早期預防干預處置機制,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系,探索建設地方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堅決遏制和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深入實施投融資中介機構商事注冊登記會商機制,加大風險源頭管控和排查處置力度,推動各地各部門工作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著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按照“堅定、可控、有序、適度”的原則,圍繞“三個確保”目標,“開好前門,堵住后門”。合理降低非金融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以及大型民營企業杠桿率,按照“政府推動、監管指導、機構對接、企業配合”的原則,探索建立融資聯合會診機制,支持各地設立紓困基金,針對企業不同債務類型,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一戶一策”化解企業流動性風險。
著力暢通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管道
穩金融,根本路徑是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長期以來,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因素。為此,我省以增強金融機構與企業互信、撮合雙方“聯姻”為突破口,于2017年底推動建設全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探索新路。平臺自2018年5月上線試運行以來,先后有13個設區市子平臺、80多家金融機構上線對接;推出包括中小企業基本信息、關聯關系、經營信息、資質認證、負面信息在內的基礎版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供金融機構免費查詢;在線提供涵蓋信貸類產品、貸款貼息、政府性融資擔保、應急周轉、投貸聯動、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綜合金融服務。截至2018年末,平臺注冊企業超過9萬家,累計授信金額超過5900億元。其中,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授信金額超過5500億元。
2019年,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暢通“文章”,努力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依托省市雙層架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施全省綜合金融服務“一網通”工程——以小微、民營、科技型企業為服務對象,推動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地方金融企業、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接,配套完善企業征信服務、政銀企合作機制,構建覆蓋信貸、保險、融資擔保、租賃、轉貸、創業投資、上市培育等各環節的綜合金融服務網絡體系。同時,會同駐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全面梳理授信服務全流程、全崗位的道德風險標準和免責要求,爭取所有省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總行條線管理的普惠金融專營事業部,建立專門的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機制,進一步暢通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管道。
加快推動地方金融體系高質量發展
穩金融,長遠之策是推動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和市場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健全地方金融組織體系,擴大金融資源供給主體和渠道。目前,全省共有地方法人銀行143家、法人證券公司6家、法人期貨公司9家、法人保險公司5家,24家非銀行金融機構涵蓋金融租賃、消費金融、財務公司、信托公司等類型,163家科技金融特色機構涵蓋銀行、保險、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創業投資公司等多種類型金融機構和組織。全省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地區綜合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實現無銀行網點行政村全覆蓋。與此同時,我省注重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融資功能,完善全省上市后備企業數據庫系統,健全省市縣三級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工作機制,打造深交所江蘇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培育基地、上交所江蘇企業上市培育基地、太湖金谷、蘇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創融江蘇”投融資路演平臺等載體,為企業上市、掛牌提供全方位服務。推動江蘇股權交易中心先后設立“科技創新板”“專精特新板”“文化旅游板”“農業板”等特色板塊,在無錫、連云港、南通、蘇州等地設立分中心,全省累計掛牌企業超過4000家,完成各類股權融資超過15億元。
2019年,我們將以調整優化地方金融體系結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為重點,進一步推動全省金融高質量發展。抓住省再擔保集團獲得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授信300億元的契機,完善全省政府性融資再擔保體系,著力提升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鼓勵各地依法發起設立非銀行金融機構、地方金融企業,因地制宜設立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綠色金融等專營機構和特色機構,大力支持當地科技、文化、生態環保等領域企業發展。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作用,完善與滬、深交易所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常態化合作機制。依托各類企業上市培育基地,完善全省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挖掘儲備一批發展潛力好的擬上市或者擬掛牌新三板的創新型企業,支持更多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上市掛牌。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投機構及基金等與江蘇股權交易中心開展合作,推廣私募可轉債等創新金融產品,支持掛牌企業實現有效融資,全力打造一個有活力、有影響、高質量的區域性股權市場。
(作者系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