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洲第一大高鐵站南京南站為中心,在全國開創性地成立“南京南站區域黨建聯盟360”,實現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以黨建為引領提升樞紐經濟區發展的內聚力、協同性。
南京南站是我國“四縱四橫”高鐵網中的特等客運站、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近年來,以南京南站為內核、輻射覆蓋6公里的區域正從單純的地理符號和樞紐節點,成長為融要素集散、產業吸附、樞紐通道、民生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雨花臺區委突出利用高鐵南站的樞紐資源、樞紐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名片,在強化“五城共建”中,聚力建設特色樞紐城。以“南京南站區域黨建聯盟360”為載體,緊扣“聯”“實”“準”“快”四個關鍵字,統籌推進區域內經濟發展、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實現互聯互動互通,促進共駐共建共享,成為區域共融的粘合劑、助力發展的助推器、黨建引領的動車組。
做好“聯”的文章,以黨建聯盟為紐帶凝聚各方力量。“黨建聯盟360”打破體制壁壘,突破行業阻隔,推進“政企聯事”“黨群聯心”,形成城市區域化黨建整體效應。推動組織聯合,形成黨建工作“一盤棋”。將轄區內12家駐地單位、155家企業、32家社會組織納入黨建聯盟,優選影響力大、帶動效應強的單位組建理事會并作為聯盟最高決策機構,搭建對話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平臺,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密切資源聯結,織牢服務平臺“一張網”。創新搭建政務、企業、社會組織、駐地單位四大服務平臺,其中政務服務平臺由區級機關工委牽頭,對接稅務、規劃、金融等部門,提供行政審批等服務;企業服務平臺由屬地雨花街道南站服務辦牽頭,落實企業落戶入駐等服務事項;社會組織服務平臺由街道社服中心牽頭,承接各類群眾民生服務;駐地單位服務平臺由南站綜管辦牽頭,做好衛生、治安和人文環境保障。強化工作聯動,擰成協同推進“一股繩”。把“黨建聯盟360”作為年度區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項目,列入黨建工作考核;組織部門將其作為黨建工程重要驅動,著力打造樞紐經濟區樣本;街道工委將其作為黨建一號工程,具體抓、直接抓、協調抓。同時,制定黨建聯盟《章程》《聯席會議制度》《黨建工作專項資金實施辦法》等工作規程,以制度化促進工作規范化常態化。
強化“實”的舉措,以實體運作為抓手筑牢黨建基礎。注重強實體、出實招、求實效,促使黨建工作落地生根。打造實體化架構。按照各成員單位承擔的聯盟事務,成立共創、共建、發展、服務4個專委會,分別設在街道黨政辦、組織人事科、經濟發展辦、民生服務辦,專人專崗負責。共創專委會統籌負責聯盟品牌活動策劃;共建專委會負責具體黨務以及新建黨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發展專委會負責企業服務,促進政企、社企、企企協調發展;服務專委會負責對接聯盟成員單位形成需求“菜單”。構筑實體化陣地。因地制宜打造“企服平臺黨群服務中心”“花漫里黨群服務中心”“農花社區聯盟分站點”等7個開展黨建、文化、公益等活動的分中心,開通聯盟微信公眾號,線上線下互聯共享。建立實體化堡壘。采取“單獨建+聯合建+組織共建”的組合方式,打破單位隸屬、系統垂管等限制,實現區域內黨組織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目前,單獨成立黨組織的成員單位從起初的3家發展到14家,黨員從12人增至106人。
彰顯“準”的特色,以互利共贏為導向提高服務效能。精準把握服務需要,精準整合服務資源,構建形成各展其長、各美其美的服務格局。精準對接需求。圍繞黨建服務、政策咨詢、企地共建等方面,采取上門走訪、網絡征集等方式定期征集服務需求和意見建議,分類梳理匯總,形成條目式需求、項目化清單78項。點單認領項目。定期召開理事會發布項目,由各專委會根據職能認領清單,成員單位結合自身特色資源針對性服務,先后設置19項政策菜單,培訓企業37家。提供個性服務。針對個性需求,聯盟整合平臺資源精準對接。南京麥克兔貿易有限公司希望在海外注冊商標開展進出口業務,發展專委會對接區商務局,全程跟蹤、全程服務;南京中交合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希望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共建專委會積極協調花神廟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作為其活動場所,并提供現場服務保障。
突出“快”的效能,以平臺優勢為支撐解決各類問題。發揮黨建聯盟的組織優勢、駐地資源的業務優勢和各級黨組織的協調優勢,工作開展更高效、服務更便捷。企業的問題集中調研、快速解決。針對企業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難題,出臺南京南站高鐵樞紐經濟區產業發展扶持辦法;針對缺黨建教育和活動平臺的問題,整合雨花臺烈士陵園、區委黨校、“黨課名師”等教學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家園”分陣地。群眾的問題積極回應、及時解決。整合駐區單位力量組成專業服務團隊,亮牌承諾、常態走訪,為居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啟動建立“幫扶基金”,定期舉辦助學助困、就業送崗等公益活動。針對雙龍嘉園小區失地農民就業難,南站綜管辦主動上門對接,先后安置就業50余人次。聯盟成立以來,先后組織公益活動50余次,服務群眾1.1萬余人次,完成12個小區、44.2萬平方米整治任務。黨員的問題共同應對、就近解決。采取“聯合黨課”“手機黨校”,建立“流動黨員紅色驛站”等形式,線上線下就近就便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引導黨員參與南站片區管理服務,切實把黨的建設開展在最前沿、做實在最前線,促使黨員主動亮明身份、發揮作用。
“黨建聯盟360”快速發展,實現了強基層與優治理、抓黨建與促發展的有機統一。南京南站高鐵樞紐經濟區累計實現投資65億元,注冊資金千萬元以上企業近百家,13家企業入選高新技術企業。
“黨建聯盟360”著力提升黨建工作的開放式多元化整合性,探索出一條樞紐區域和復雜環境下的城市黨建新路徑,實現強基層與優治理、抓黨建與促發展的有機統一,為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提供鮮明范例和經驗參考。必須確保黨的建設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黨建工作只有主動適應更加開放、流動、多樣的基層組織形態,積極面向新社會階層、新興領域,才能更好適應新形勢對黨建工作的現實要求。雨花臺區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創新黨建工作形式,成功實現區域新經濟新業態在黨組織引領下茁壯成長、互融共進。必須把提升組織力作為關鍵重點,確保基層黨組織始終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黨建聯盟360”通過街道黨工委統籌引領,把關系互不隸屬、層級高低不同、領域多元多樣的各類黨組織統領起來、交叉賦能,使黨建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工作合力得到極大提升。實踐證明,黨組織是各類社會資源最有力的紐帶,是凝聚各類組織的核心。必須把制度創新作為重要保障,以常態化機制促進區域化黨建長效化。推進區域化黨建不是一時之功,要以制度規范為支撐。雨花臺區圍繞黨建聯盟如何建、怎么運作,都在制度配套上作出創新安排,推動黨建工作由組織要求向自覺自發、集中活動向常態活動轉變。只有與時俱進加強制度建設,共駐共建才能真正落實見效。必須把聯系服務群眾作為根本指向,在提升滿意度幸福感中激發動力活力。服務群眾是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建聯盟通過點單式服務,有效解決群眾和企業關心的“身邊事”“煩心事”。只有主動順應城市工作服務對象、服務需求、服務資源多元化發展趨勢,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服務,區域黨建才會獲得最廣泛的支持。必須把實現合作共贏作為共同追求,在推進共建共享中實現整體提升。區域化黨建只有注重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共駐共建才有源頭活水。雨花臺區以系統思維謀劃推進黨建聯盟工作,讓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在聯盟中找到融入點,增強了存在感和歸屬感,產生了1+1>2的整體效應。只有找準結合點,提高關聯度,推動各方相互受益、共同發展,區域化黨建才有持續長久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責任編輯: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