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家躍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40年來,江蘇文藝界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解放思想、振奮精神,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以昂揚的精神狀態為時代放歌,為發展記實,為人民塑像,全省文藝事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生動局面,為建設“三強三高”文化強省,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強大的文藝力量。
江蘇文藝勇立時代潮頭。改革開放40年來,江蘇始終領風氣之先,農村改革率先突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創新型經濟方興未艾。在這場偉大的實踐中,始終涌動著文藝工作者辛勤創作的身影,總能聆聽到文藝工作者奮力前行的足音。廣大藝術家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文藝之筆謳歌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作了一大批反映社會變革和人民生活的優秀作品。小說《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報告文學《昆山之路》,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秋天里的春天》等一部部文藝作品,有力奏響了時代旋律,匯聚了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展現了文藝的巨大價值和魅力。
文學藝術百花競放。1978年12月,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經省委批準,正式恢復設置。目前全省文聯系統共有團體會員42個,其中省級文藝家協會11個,設區市文聯13個,產業(行業)文聯18個,88個縣(市、區)和部分鄉鎮建立了文聯組織,形成了體系健全、全面覆蓋的“文藝之家”。40年來,全省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廣大藝術家創作熱情空前活躍,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藝術等各個藝術門類,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累計摘得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16項,中國電影華表獎10項,中國電影金雞獎10項,中國電視金鷹獎16項,中國戲劇梅花獎44項,中國音樂金鐘獎33項,中國舞蹈荷花獎16項,中國曲藝牡丹獎49項,中國書法蘭亭獎45項,中國攝影金像獎11項,中國雜技金菊獎8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文藝創作碩果累累。40年改革開放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全省廣大藝術家深入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第一線,深入企業、社區、鄉村、校園最前沿,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獲取靈感、汲取養分、精選題材、凝練主題,推動文藝創作精彩紛呈、爭奇斗艷。上世紀80年代,淮劇《金色的教鞭》《奇婚記》,舞蹈《擔鮮藕》,歌曲《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太湖美》《啊,莫愁莫愁》《小草》等引領時代風氣,響遍大江南北。90年代,戲劇《駱駝祥子》《一二三起步走》,歌曲《長江組歌》等光彩奪目,動人心弦。進入新世紀,小說《推拿》《黃雀記》《人民的名義》,戲劇《春春跑道》《顧家姆媽》《小鎮》,電影《一號目標》等生動地展現了江蘇現代化進程中的輝煌成就,謳歌人民群眾銳意進取、奮勇拼搏的精神風貌,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文藝隊伍日益壯大。40年來,全省文藝人才數量由少到多,人才影響力由小到大,人才結構由失衡趨向均衡。省級文藝家協會會員由成立初期的數百人發展到34000多人,國家級文藝家協會會員由初期的數十人發展到7200余人,為江蘇文藝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老一輩文藝家耕耘不輟,中青年藝術家勇挑大梁,文藝新秀嶄露頭角,形成了老中青齊頭并進、和諧發展的文藝人才梯隊。“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共有38位,為江蘇文藝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畢飛宇、顧薌、孫曉云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改革開放先進個人。
文藝發展活力迸發。歷經多年的精心打造,我省構建了“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曲藝“牡丹獎”系列頒獎活動、中國江蘇二胡之鄉民族音樂盛典等全國性文藝品牌和“紫金文化藝術節”“紫金合唱節”等省級重要文藝品牌,為促進文藝創作生產搭建了高平臺。設立“紫金文化獎章”最高獎項,并優化“江蘇省文藝大獎”,覆蓋戲劇、影視、美術等12個藝術門類,健全了藝術家勇攀文藝高峰的激勵機制。如今的江蘇,黨委政府對文藝事業發展前所未有地重視,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充滿了更高的期待,廣大文藝家創作精品力作的熱情日益高漲。
文藝影響聲名遠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江蘇文藝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寂寂無聞到大放異彩。一方面,積極“引進來”,學習借鑒西方文藝的精華,開闊了視野,收獲了自信;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江蘇影視、戲劇、美術、舞蹈、雜技、民間文藝等走出國門,江蘇雜技在國際馬戲節上頻頻獲獎,電影《白日焰火》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歌劇《鑒真東渡》在日本引起強烈反響,有力提升了江蘇文藝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
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華秋實。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江蘇文藝界將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新的起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擔負起推動江蘇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續寫江蘇文藝事業發展新輝煌。
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繁榮文藝事業的重要前提。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廣大文藝工作者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齊心協力為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文藝的力量。
積極投身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我們已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藝工作大有作為。全省文藝戰線要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以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文藝形式,真實記錄江蘇人民追夢、逐夢、圓夢的光輝歷程,生動反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講好江蘇故事,弘揚江蘇精神,激勵全省人民朝氣蓬勃地邁向美好明天。
推出更多反映江蘇風貌的文藝精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當前,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突出現實題材、重大題材的創作生產,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現實生活,見證社會發展,努力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為構筑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打造實力雄厚的文藝蘇軍。全面落實文化人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激勵措施,大力提升紫金文化名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助推紫金文化英才脫穎而出、擔當重任,促進紫金文化優秀青年奮發向上、成長成才。大力實施“名師帶徒”計劃,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藝術精神、傳授藝術技藝、傳播藝術影響,實現文藝人才青藍相繼、薪火相傳。廣大藝術家要堅持德藝雙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爭當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
著力推動文藝工作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是貫穿江蘇改革開放40年“活的靈魂”。回首過去,江蘇文藝取得巨大成就,靠的就是不斷創新;展望未來,再創新的輝煌,仍然要靠改革創新。我們要堅持守正創新,聚焦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實踐,直面文藝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適應風云變幻的新形勢,推動文藝工作務實創新,為廣大藝術家創作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確立更高的目標追求,振奮引領時代的豪情,點燃接續奮斗的激情,齊心協力把江蘇文藝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系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責任編輯:陳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