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繁 趙鋒

《祖國》雜志、祖國網的一篇報道,在革命老區河南省西華縣引起強烈反響,除當地干部群眾掀起學習、繼承、發揚紅色革命精神外,還吸引海內外近200名專家、學者到西華縣,考察、研究、推介西華紅色文化和女媧文化。
《祖國》雜志2018年第22期和祖國網,以《傳承紅色基因促老區發展——河南西華縣老區建設促進會促進發展用“紅招”》為題,報道了西華縣學習紅色革命文化、繼承英烈意志、發揚革命光榮傳統、促進老區快速發展的事跡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指導,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央文史研究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河南省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軒轅書院、河南省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會、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周口分會承辦了中華文化(西華)論壇。會議吸引海內外近200名專家、學者到革命老區西華縣女媧城、杜崗會師紀念館、艾崗鄉“三崗”革命根據地、紅花鎮龍池頭村等地進行觀摩,親身感受體會西華的厚重歷史文化、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紅色文化,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所取得的新成就。
西華縣思都崗村女媧城廣場上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海內外專家學者們一下車就被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所吸引,并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演出。鼓樂《開天盤鼓》,四面八方盤古陣,形成東南西北中,五色彩旗迎風飄,表演者以鼓樂的形式,感懷盤古女媧的創世功績,表達后人的虔誠和敬仰。河南墜子《女媧補天造人功勞大》、化石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擔經挑》、民間舞蹈《跑竹馬》等節目輪番上演,一段段美麗的故事和經歌,彰顯了盤古女媧身上所體現的創新、擔當、奉獻的偉大品格,以及華夏民族根深蒂固的精神基因。“觀看了今天的民俗節目,我覺得很震撼。勤勞智慧的西華人民把盤古開天、女媧補天這一生動美好的神話傳說,通過藝術形式傳承下來,很好!我們就是要一代一代的發揚盤古女媧開天辟地的創世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河南省文史館館員侯耀忠說。
在女媧城景區參觀期間,中國大眾文化學會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副組長耿寶山向專家學者們詳細介紹了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的傳承、保護、開發等情況。
在素有“小竹溝”之稱的杜崗會師紀念館,專家學者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留念。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珍貴實物,仿佛在述說著那個烽火戰爭的崢嶸歲月。講解員向專家學者講述了當時西華人民奮勇抵抗、保家衛國的故事。
隨后,專家學者們走進龍池頭村,看到村內錯落有致的小樓,干凈整潔的街道,寬闊靚麗的廣場,碧波蕩漾的龍子湖,前來參觀的專家學者切實感受到了近年來西華通過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給新時代農村群眾生活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新景象。
在艾崗鄉“三崗”革命根據地,專家學者們認真的查看了革命老區的發展變化,重點查看了“普理學校”的遺址,聽當地干部群眾講述當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史。聽說縣鄉編寫的有介紹“三崗”革命根據地故事的書籍《三崗烽火》,專家學者們紛紛要求贈閱,上百冊書籍《三崗烽火》一天被贈閱一空。
通過考察觀摩論證,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正是得益于盤古女媧的創世文化、杜崗會師的紅色文化等豐厚滋養,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西華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在黃泛區建起美麗新家園,讓古老的創世圣地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論壇現場,著名學者、鄭州大學教授、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高天星以《新時代譜寫宋學的新美華章》為題,論述研究宋學的文化意義及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宮長為圍繞西華紅色文化、盤古女媧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表象與特征、地位與影響等問題,深入淺出地詮釋其對《西華紅色文化》、《盤古女媧文化的再認識》;河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永寬在演講中對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行了有力地說明;中國大眾文化學會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副組長耿寶山以《西華縣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現象及其時代價值》為題,剖析獨特的西華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現象,解讀厚重的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價值,闡述難得的文化發展機遇。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教授朱高正,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組長張占倉分別對專家學者的演講進行了點評。
“盤古女媧創世文化以神話的形式不僅回答了我們是誰、我們的生存環境從哪里來的重大問題,而且還讓我們了解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精神世界的三大根本關系。”中國大眾文化學會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副組長耿寶山認為,西華縣紅色文化和盤古女媧創世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所蘊含的創世文化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完美統一,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必將成為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經典,成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華版的創世文化品牌、成為向世界必講的中國好故事。
“我認為,在盤古女媧文化研究方面應力爭進一步深入,聯系實際,開動腦筋。與盤古女媧相關的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力爭有更大的成效。”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永寬認為,以此為基點,為西華縣地方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不斷做出應有的貢獻。
“研究中華文化,宋學不可逾越。”與會學者認為,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成立以來,以宋學為研究對象,已舉辦了七屆宋學國際研討會,團結了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輻射還會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全球傳播走向深遠。
論壇現場,學術氛圍濃郁、爭鳴氣氛熱烈,專家學者在論道學習的過程中達成了諸多學術共識,收獲了諸多學術成果。“西華的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讓中華創世紀具備了‘開啟時間、開創空間、創造人類三要素,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使我國的創世神話走出了‘凌亂、孤立、不完整的歷史迷霧,彌補了中華創世神話故事傳承中的缺失和不足。”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研究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課題組組長趙德潤說。
論壇活動還舉行了授牌儀式,授予西華縣為“紅色基地縣”和“中國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