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翹楚
摘要:當前,我國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從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出發,深化“放管服”改革。地方政務服務工作的服務供給發生重大結構性改變,由原來單純的行政審批服務,不斷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為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便民服務、公共資源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政務服務平臺,向著智慧政務的服務方向發展。本文對聊城市政務服務改革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對策和建議,對現行地方政府政務服務改革進行有效探索。
關鍵詞:地方政府 政務服務 改革 對策研究
近年來,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務服務改革嘗試,從體制改革、機構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到“放管服”改革,力圖實現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有機結合,在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加快治理效率提升,實現管理便利化,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地方政府通過建立集中辦公的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不斷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辦事時限,倒逼政府部門提高效率。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實現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切實做到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當前各級地方政府實施的“放管服”改革與時代背景緊密相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政務服務改革概述
新形勢對行政審批服務提出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分多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618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以上。
(一)基本內涵。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首先要通過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實現政府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其次要通過提供便利化的政務服務,助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政務服務改革涉及面廣,包含職能部門機構眾多,全方位覆蓋了行政審批工作的各個方面。只有從根本上更新理念,轉變思路,利用多種高科技手段,理順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關系,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最優化的高效服務,最大化提高辦事效率,實現省時省力和減輕負擔的目標,順利完成改革任務。
(二)理論依據。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加快轉型升級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最關鍵的是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找準政府和市場的定位,發揮各自不同的調節作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建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創造優質的政務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力舉措。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體制機制,加強社會管理,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力解決當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厘清政府職責、精簡政府機構、下放政府職權、取消審批事項、增加公共服務,在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推進人民滿意政府建設。
二、聊城市政務服務改革現狀
聊城市行政服務中心按照國務院和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各項措施,不斷升級行政審批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一)整體情況。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是聊城市促進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載體。目前,進廳設立服務窗口的單位共74個,進廳集中辦理的服務事項343項。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推進部門行政許可“三集中、三到位”,積極探索“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創新實施全鏈條進駐、一窗式服務、一站式辦結,持續推進市場準入“菜單式”服務、投資項目聯審聯辦、不動產登記一條龍服務等服務形式,提高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
(二)主要特點。聊城市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以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為改革目標,推動聊城成為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強的城市。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積極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改革舉措,以規范實體大廳建設為基礎,不斷完善政務服務平臺、網上中介服務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三大平臺”建設,探索推進變“多頭受理”為“統一受理”、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的服務新模式。
三、聊城市政務服務改革運行分析
聊城市政務服務改革工作以提供優化服務為重點,實施簡政放權和便民服務的多項措施。開展政務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開通公共資源交易,布局網上中介超市,增加公共服務項目,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真正做到政務服務便民利企。不斷提升服務全市經濟發展、優化服務環境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快政務服務改革,提高群眾滿意度。推進實體大廳、網上大廳和掌上大廳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部門行政許可權的集中,深化鞏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推動審批辦理職權和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到位,實行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促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延伸,整合服務資源,真正實現政務服務網上辦。完善政務服務平臺內容和體系,切實提高政務服務平臺應用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和規范化水平。
(二)整合統籌業務系統,優化行政審批機制。以聯審聯辦為突破口,梳理優化聯辦流程。提供全程免費代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大力推進事項和環節進廳,提高窗口現場辦結能力。構建綜合服務窗口,設立統一受理發證中心,進廳辦理的承諾件實現“一口入、一口出”,嚴把審批的兩個關口,加強許可全流程管理,有效防控審批“兩張皮”,確保事項承諾時限辦結,實現預期效果。
(三)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服務平臺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實施,按照“應上必上”的原則,市縣兩級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讓辦事企業和群眾充分體驗“互聯網+政務服務”帶來的便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真正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成果。
(四)增強政務服務意識,樹立公共服務理念。強化公共服務理念,塑造政務服務中心文化,為政務服務中心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培訓體系,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水平。引導工作人員增強服務意識,樹立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服務能力。
四、推進聊城市政務服務改革的對策建議
新形勢下,聊城市政務服務中心立足服務群眾,堅持問題導向,不斷開拓創新,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實體大廳、網上大廳、掌上大廳“三廳”融合,實現政務服務全鏈條、全方位、全天侯“三全”服務,提高了地方政府政務信息化和政務公開水平,為構建較強回應力、高服務品質的服務型政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健全職能整合機制,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為防止政出多門現象的出現,梳理政府職能,整合職能分工。整合行政審批權,把相關的政務事務交由一個部門管轄,有效解決部門間職責不清、重復管理、多頭審批、推諉扯皮等問題,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部門審批職能整建制進入政務服務中心,集中開展對外服務。根據“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清單,再造行政審批流程。整合開發政務信息系統,把各部門審批事項集聚到政務服務中心,形成可共享的有機整體。
(二)健全業務協同機制,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開展集中審批改革試點,成立行政審批局。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溝通交流、相互配合,打破“部門化”政府怪象,促使行政審批便利化、規范化,樹立高效政府形象。職能部門間加強橫向聯動,推行首問負責制、聯合審批、綠色通道等工作方式,凝聚力量,團結協作。強化縱向聯動,規劃頂層設計,理順各級關系,形成“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五級聯動模式,實現各級各部門之間的無縫對接。
(三)健全規范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制定和實施權責清單,按照標準化改進服務流程。制定實施政務服務環節的標準體系,整合資源,統計數據,共享信息,建立政務服務標準化的整體框架。逐步實現服務質量標準化、服務方式規范化、服務過程程序化。加強事中事后管理,規范后期監管。堅決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嚴格依法行政,實行聯合督導檢查,提高工作效率。
(四)健全網絡服務機制,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在政務服務改革進程中,注重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推進行政審批的網上平臺有效運行。以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利用行政審批服務平臺資源,使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務服務平臺相互融合。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保證數據共建共享。編制政務服務通用軟件,聯通行政審批專網與政務服務網,提升政務服務的整體性、協同性。
(五)健全統籌推進機制,完善法規保障體系。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必須搞好規劃設計,統一實施,共同推進。切實發揮政府的統領作用,從上而下,制定相關政策,完善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行政許可立法,保障行政審批服務有法可依,為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保駕護航。正確處理政府、部門和政務服務中心之間的關系,規范政務服務的建設、運行和監管。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放管服”改革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政府自身改革,事關服務型政府建設。聊城市將加強統籌協調,創新制度供給,完善政務服務工作運行機制,推動政務服務關鍵性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參考文獻:
[1]鐘瑛.政府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研究[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2]段龍飛.我國政務服務中心建設[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國務院法制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4]李克強.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R].2018-03-05.
[5]趙定濤等.行政審批的觀念轉變與制度創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3).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