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婧
摘要:在那些沉郁千年而未經風化的古老書簡中,詩歌以最優雅、最虔誠的方式出現在歷史的宴鄉、朝唐、宗廟等不同場合中,被賦予慶賀、勸諫、辯論、明志、贊頌等不同的目的。在早期中國文明中,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詩經 左傳 清華簡
詩在我國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時期,第一本詩集——《詩經》就已經結集,孔子徑直稱呼其為“《詩》三百”。然而,《詩經》中的詩僅為先秦所流傳的詩歌的一部分,更多的詩歌已散軼,不收于《詩經》之列。得益于先秦的其他典籍和二十世紀的出土文獻,部分逸詩得以面世,使得先秦詩歌的整體面貌更加清晰??鬃釉虒鹤涌柞幷f:“不學詩,無以言?!笨梢?,詩在先秦的作用非可一般。那么在先秦,詩到底用于什么樣的場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將是此篇文章著重探討的內容。
一、宴饗之詩
周代,征伐凱旋,朝聘燕鄉,王臣之間以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相互贈答,這是上層階級交往的重要方式。先秦時期,上層階級的燕饗不僅僅是飲酒啖食,還涉及到酒席間相互祝禱和交流,這時王臣多以吟詩來吐露心聲。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早期中國,禮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禮不僅在下層社會有著制約作用,在上層社會也規范行為。春秋戰國,各諸侯國遣派使臣溝通政務,東道主都會舉辦宴會款待使臣,此類現象于《左傳》中常見?!蹲髠鳌肺墓哪陼x襄公攻打秦國,包圍邧地、新成,以報復王官戰役。衛國甯武子來魯國聘問,文公設宴招待他,為他賦《湛露》和《彤弓》兩首詩?!对娦颉方狻墩柯丁罚骸啊墩柯丁?,天子燕諸侯也?!苯狻锻窞椋骸啊锻?,天子錫有功諸侯也?!薄墩柯丁愤@首詩說的是天子坐在朝堂上,諸侯要聽從天子的命令?!币驗檫@是天子為諸侯設宴時才能賦的詩,甯武子不敢承受這樣的大禮,所以他沒有回答?!缎⊙拧ふ柯丁愤@首詩是天子宴請諸侯時才演奏的樂曲。可見,在宴饗酒席上,詩可以用來表達賓客之間的政治意圖和想法。
此外,除卻外教事務的酒席,古代征戰獲勝也會大設酒宴犒勞立功將領參謀?!肚迦A藏戰國竹簡(壹)》中的《耆夜》篇給我們清晰地描述了西周時期,戰爭獲勝,軍隊將帥在軍工宴中的座次,以及飲酒賦詩的場面。周武王八年伐耆,得勝凱旋,舉行慶功典禮。飲酒間畢公高為客,召公保奭為夾,周公叔旦為主,言臣甲為立,作冊逸為東堂之客,呂尚甫命為司正,監飲酒。武王作詩兩首,分別是《樂樂旨酒》《輶乘》;周公作詩三首,分別是《赑赑》《明明上帝》《蟋蟀》。這些詩歌均為佚詩,雖《蟋蟀》亦見于《詩經·國風·唐風》,但其詩句有所差異,詩歌的旨意都是相互酬酢以表敬謝與歡樂,并相互勉勵。
宴饗之詩是指酬謝賓客、酒席燕飲場合所賦的詩歌,這些詩歌不一定是所賦之人的原作,更多的情況是他們借這些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方式既能體現賦詩者的文化程度,也能有效傳達溝通交流者之間的意思。
二、朝堂之詩
朝堂之詩,“朝堂”二字并不局限于在朝廷上所賦之詩,也包括王公大臣或為表達心意,或為社稷思慮而用之詩。簡言概之,朝堂之詩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詩,其既體現士者才氣,又語詞委婉含蓄。概括來說,朝堂之詩有三種作用:勸誡、證事、闡明心志。
勸誡自古就是良臣職責之一,可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諫則大有學問,有死諫,如比干;有直諫,如管仲;有委婉進諫,如賦詩以諫?!蹲髠鳌氛压?,齊國上空出現了彗星,齊景公要讓人禳祭消災。晏嬰賦“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我無所監,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以此勸諫景公,景公聽從勸諫,停止禳祭。晏嬰所賦之詩為兩首不同的詩歌,前者來自《大雅·大明》,后者為佚詩。前者以文王的事跡來表明君主行事應小心謹慎,德行不要違背上天;后者以夏商的滅亡規勸齊景公,不要無視天意,妄自獨斷。通過賦詩的方式,晏嬰表達的自己的觀點,彗星是一種天象,無須重視,而要重視自己的政治。他的引詩于此十分地恰當,形象妥帖地表明了自己的規勸之意。
此外,新近出土文獻《清華藏戰國竹簡(叁)》中《芮良夫毖》是一首“毖”詩。毖詩是一種儆誡性質的詩,是刺譏警醒時政的政治詩。其時,周王朝遭遇戎敵入侵,統治階級不顧百姓疾苦,不以國家動亂為憂。面對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勢,芮良夫作詩對統治階級進行勸誡,以殷亡教訓和先王德行奉勸當朝者任賢納諫、戒貪、備沾度、齊德行。
先秦時期,貴族士大夫無論在外交場合,還是日常談話,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常引用詩歌來增強自己說話的說服力?!蹲髠鳌废骞荒辏睂m文子見楚令尹圍有國君的威儀,認為令尹有不好的想法。為了說明的自己的觀點可靠,北宮文子引用了《大雅·蕩》《大雅·抑》《衛詩》《周詩》等詩句,其中《衛詩》“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和《邶風·柏舟》中的詩句一樣,《周詩》“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和《大雅·既醉》中的詩句一樣,而“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也與《大雅·皇矣》一樣。北宮文子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說明什么是威儀,威儀的作用等,從而證實自己的觀點,楚令尹的威儀似君主,而不是人臣,所以其懷有不良意圖。
《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以也,在心為志,在言為詩?!薄爸尽弊纸鹞?、小篆字體均為上從止,下從心,止同趾,表示方向,故“志”本義為心所向往的地方或方向。詩言志,即為詩能夠表達心意?!蹲髠鳌冯[公元年,鄭莊公設計并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于潁地,隨后悔悟,又經潁考叔規勸,于是挖地道以赴黃泉相見之約。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鄭莊公和其母親武姜所賦之詩均不見于《詩經》,然其詩句都形象地傳達各自的內心想法,所以母子又重歸于好。故詩亦可闡明心志,表達心意。
三、宗廟之詩
《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中賦詩贊頌先賢公德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祭祀,詩、歌、舞三位一體,隆重而肅穆。但由于歌、舞難以記錄,而詩可以付諸文字,因此現在僅存徒詩。
《詩經》分為三大類,即風、雅、頌。風是十五國風,是民間歌謠。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貴族階級的詩歌。至于頌,《詩大序》曰:“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币虼?,頌詩是用于廟堂祭祀頌告的?!吨茼灐で鍙R》通過對告祭致政祀典的禮贊,表達了對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謝和企盼德業永繼的愿望,強化了周人天命王權的神圣理念,是西周王朝舉行盛大祭祀活動的舞曲歌辭,典型的廟堂之詩。《維天之命》盛贊周文王之德,文王能上應天命,德業澤被后代。后代子孫應勉力保守家業,忠誠地遵循文王遺教,發揚光大。此詩應是祭祀文王的歌辭。
《清華藏戰國竹簡(叁)》中的《周公之琴舞》詩句靜穆莊嚴,與《詩經》中的頌詩頗為相似?!吨芄傥琛啡獮槭自?,首為周公之詩,其余九首為成王所作。該篇中的詩歌行文較為完整地展現了先秦宗廟詩歌的舞臺藝術性質,即詩、樂、舞三位一體。“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遂”“元內啟曰”“通啟”“再啟曰”等九啟,這些詞語均為演奏時的術語,表明了詩詞所使用的場合為國家大典。而“琴舞”就是直接表明音樂和舞蹈。詩篇中成王認為,國家尚未安定,要效法前人,以求家、國之安定,希望興盛不落。既是對輔臣的勸勉,也是對自己的儆戒。而周公訓誡多士敬親君主,不要墜失先祖之光烈。
綜上所述,詩在先秦時代的宴饗邦交、朝堂與宗廟祭祀之中皆有應用,并影響廣泛。此三類只是詩在先秦時代使用情況的一部分,還可分出很多其他的使用,此處不一一詳述。蓋詩之所用,古往今來,未嘗盡也,但求學一致一,學以致用,方能使燦爛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久遠。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譯注.詩經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賈太宏譯注.春秋左傳[M].西苑出版社,2016.
[3]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M].中西書局,2011.
[4]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M].上海文藝出版集團,2012.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