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文化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博物館的展覽活動越來越重要。博物館能夠有效的收藏歷史文物,同時,博物館展覽對于歷史文化宣傳教育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第一部分敘述了博物館的重要作用,以及展覽活動的深遠意義。第二部分分析了博物館展覽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最后,為了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提出了博物館展覽運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 博物館展覽重要性 問題與策略
一、博物館展覽的重要作用探究
博物館是進行公益性文化活動的單位,能夠收藏文物和保護文物,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資料,同時還能促進社會宣傳教育的順利進行。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博物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首先,博物館可以展現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博物館在進行展覽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歷史文化的放置與匯集,還是凝聚精神的文化場所,能夠增強本民族或者本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博物館中不同的歷史文物和收藏展品的來源會賦予博物館不同的意義,博物館可以通過展覽來影射本國或者本民族以及本地區的精神文化內涵,體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其次,博物館能夠有效的保存歷史文化,以及更好的保留文物和展現文物。博物館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文化教育服務,是人們學習和休閑的重要開放場地,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還能豐富日常生活內容。同時,博物館也是外來游客了解本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城市發展的歷史之路。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館展覽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領略城市的和諧、美好以及新時代的人文主義精神。最后,博物館展覽的過程中,能夠為人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保障,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博物館展覽還能豐富青少年的課外文化活動,讓青年學生通過博物館掌握歷史文化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公共教育的作用,還能促進先進文化的發展,從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積極意義。
二、博物館展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博物館展覽忽視觀眾的需要,展覽傳播效果一般
通常情況下,很多博物館在展覽的過程中,對于公眾文化需要的側重在于展覽之后的社會教育活動和開發文化產品以及硬件設施建設等內容,沒有認真的從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方面考慮。博物館在策劃展覽的時候一味的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策劃的重點都放在了展覽學術研究等方面,很少開展相關的公眾文化需求的研究工作,沒有切實發揮對公眾履行的文化服務職責。博物館展覽對公眾文化需求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展覽內容缺少吸引力,民眾參與的積極性較差,傳播效果不佳,從而影響了人們對于歷史文化的深刻了解。
(二)博物館展覽缺少清晰的定位,展覽過程枯燥乏味
從現在的博物館展覽情況來看,很多博物館的展覽內容缺少明確的定位,展覽過程比較枯燥,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會感覺很枯燥,很難提起欣賞和了解的興趣。對于很多博物館方面的專家來說,他們都會覺得博物館的內容十分有趣,主要是因為這些專家自身就對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感興趣,外加這方面的內容十分了解,對于他們來說是強項,所以他們會覺得博物館的展覽內容非常值得欣賞。但是,對于普通的公眾來說,無論是何性質的博物館,他們都不是很了解的,若如博物館再缺少清晰的展覽定位,公眾就更加難以對博物館提起興趣了,興趣的缺失就很難做到了解和研究歷史文化了。所以,從目前來看,博物館展覽缺少明確定位,對于展覽的效果與水平來說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博物館展覽的資源有效,展覽內容不夠完善
博物館展覽的過程中,存在資源短缺的問題,展覽內容不夠豐富,不能有效的滿足公眾對于文化的需求。隨著時代的進步,博物館的社會功能也在逐漸拓寬,來自政府和公眾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面對這種情況下,博物館展覽成為博物館工作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這為博物館展覽策劃帶來了很多的壓力。由于很多博物館存在資源短缺和學術研究水平不高以及缺少制作費用的問題,阻礙了博物館展覽活動的有效進行。所以有時候博物館的展覽內容不夠豐富,展覽的形式比較單一,還會出現為了展覽而展出沒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展物。因此,這種沒有文化內涵的展覽是很難滿足公眾的文化需要的,從而無法發揮博物館的社會職責。
三、博物館展覽運用大數據技術的策劃研究
(一)加強對文物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對文物古建的保護力度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需要加強對文物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文物的信息化建設是現在各個博物館都需要做的工作,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具體來看,首先要以基礎數據為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要全面收集文物的基礎數據信息,并做好歸檔處理工作,為了體現大數據的實用價值,需要精確處理這項工作。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合理建設各種信息系統,系統的數量不要過多或者過少,保證系統的科學性。其次,關于數據信息的處理方式要慎重對待,以符合文物工作特點為標準建立數據處理模型,保證數據信息的處理方式滿足博物館展覽需求。最后,經過科學的分析,選擇最佳的數據處理模型。因為只有合理的數據模型才能更好的幫助博物館進行展覽活動,體現了大數據的實踐意義。
另一方面,博物館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對文物古建保護力度。博物館進行展覽的過程中,文物和古建的安全非常重要,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將古建的溫濕度數據和博物館的電力數據進行收集與監測,并把博物館周邊各種數據進行采集,例如,博物館的人流監測數據。然后再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和選擇的數據來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數據標準體系,提高對數據信息的監測和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同時博物館還能從監測數據中得到有效的信息,為保護古建和文物提供安全保障。
(二)博物館可以利用大數據采集觀眾信息
博物館進行展覽的過程中,觀眾是重要的文化服務對象,同時也是最能體現博物館價值的因素。所以,博物館為了更好的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務,就需要掌握觀眾的具體需求內容是什么。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收集觀眾的相關數據信息,其中,觀眾數量數據是重要的數據內容。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很多博物館已經建立了官方的網站或者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人們在使用這些軟件時活產生很多數據信息,例如,人們喜歡的展覽類型是什么,參加了哪些博物館活動等。博物館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的分析出人們都喜好和文化需求,從而通過分析出來的結果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與此同時,再采集完這些數據信息之后,還要科學合理的運用這些數據為觀眾提供文化服務,發揮博物館的功效,建立與實際需求相符合的服務措施,不僅可以提升服務質量,還能增強觀眾的喜愛程度,為歷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促進作用。
(三)利用互聯網提高推廣力度,增強博物館的影響力
博物館進行展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提高博物館展覽的推廣力度,從而增強博物館的影響力。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每八個去參觀故宮的人就有一個人通過互聯網對故宮展品進行了解,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相信互聯網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為人們的生活創造更多價值。據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的網民達到6.3億,通常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和微博以及各種新聞快報軟件進行了解信息和溝通交流,分享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以及日常的生活內容。博物館在互聯網的時代中應該把握住機遇,通過對官方數字博物館與社交媒體博物館藏品和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經常組織線上和線下的相關活動。與此同時,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公眾對于藏品的喜好,了解他們的具體興趣點在哪里,明確展覽的定位,提高人們對博物館展覽的興趣,從而更好的滿足公眾對文化的需求,促進歷史文化知識的傳播與發展。
四、結語
隨著社會公眾對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對于博物館展覽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如何更好的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服務是當下深為關注的問題。從目前來看,博物館展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沒有重視公眾的文化需要、定位不夠清晰等,這些都阻礙了博物館展覽的有效進行,影響了博物館社會功效的正常發揮。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博物館展覽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以此提高博物館的展覽水平,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力度,更加切合實際的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為社會的安定與和諧提供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明.談博物館展覽內容策劃的若干問題[J].大眾文藝,2018,(10):53-54.
[2]馬磊.淺談博物館展覽策劃——以蘇州博物館特展為例[J].大眾文藝,2017,(04):56-57.
[3]曲金麗.淺談博物館展覽與策劃[J].中國博物館通訊,2016,(08).
(作者簡介:楊彩艷,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相關專業,單位:鄂爾多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