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結果也是社會歷史必然選擇。新時代發展離不開現代性視域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既有現代性機遇,又存在現代性風險。基于現代性角度探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正確選擇,可以有效幫助民眾提高認知,有效抵制西方虛假“普世價值”宣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共同價值選擇和共同信仰追求,推動中國現代化飛躍發展,規避現代性風險,共享現代性成果。
關鍵詞:現代性 機遇 正確價值
一、現代性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機遇
(一)現代性的認知
現代性是復雜概念,從時間角度定義:主要指從啟蒙時代開始的新的世界體系生成的時代。一種持續進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轉的發展的時間觀念;從普遍意義來看: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沒有休止的過程,現代性是有關現代化后果的概念。
對現代性深刻理解必須注重民族國家發展和現代化思想文化體系發展兩大方面。學術界多圍繞政治和文化角度,并對現代性有許多研究和爭議。馬克思認為現代性最早可追溯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并將人類歷史劃分為五個階段,最終消除現代性的國家特征將到達共產主義;馬克斯·韋伯主要從宗教文化角度思考更傾向于現代性的文化-社會機制研究,認為現代性導致的宗教文化分離—融合將會推動其所處現代社會更加完善;哈貝馬斯對現代性認知更多繼承了馬克斯·韋伯相關論點,并采用一種批判性的總體性的社會觀論述。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性雖導致許多風險問題,但現代性正確的出發動機不需要為不良風險負責。現代性的許多問題主要是根源于現代性社會化和文化發展現代化。他認為現代性具有很強的激發民主的潛能對現代實踐具有積極意義;吉登斯認為“(現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且在20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①。他更強調現代性的制度范式作用研究。新時代國內外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當前處于后現代主義時代,但劃分要素存在嚴重爭議。所以本文研究的現代性概念主要傾向于包括新時代的大范疇。
(二)現代性與中國發展機遇
現代性是現代化結果,馬克思主義強調辯證分析,其影響也是有利有弊。現代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要前進機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現代性視域下最為正確的道路選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結合現代性積極影響,僅僅通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努力奮斗就達成了西方數百年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取得成就。新時代中國人民在正確道路的指引下,生活更加自由多樣,健康醫療有了更多保障,交通越來越便利,物質精神財富大幅度提高,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這一切都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把現代性優秀成果和機遇進行吸收,還結合本國國情進行了創造性實踐努力。
現代性與中國共產黨正確道路選擇密不可分。追本溯源,回望近現代中國。現代性推進了中國民族國家的歷史實踐和形成,加上中國共產黨人道路的正確選擇才最終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融合,迅速把中國從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帶出,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百年斗爭實踐成就,帶領人民迅速跨越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切源于現代性積極影響與共產黨人道路選擇的正確契合。馬克思曾說過,殖民主義者給殖民地帶去的不僅僅是暴利、血腥和掠奪,也帶去了現代性。面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通過戰爭等殘忍手段對中國進行掠奪,中國的仁人志士從來沒放棄對侵略者的抗爭以及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歷史實踐證明,資本主義道路無法將現代性積極影響與中國國情契合產生正極作用,只有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更與時俱進,有效契合現代性積極影響,形成正極作用。推進中國的民族-國家機制更加高效,現代化成果更加突出。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唯物主義實踐觀,通過國情實踐選擇了與現代性契合度最優的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崇洋媚外,也不閉關自守,形成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對現代性成果進行批判繼承,從而加快了民族-國家前進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選擇,是現代性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的必然產物。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讓現代性的積極影響和新機遇得到更多正極發揮。
二、現代性弊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風險預控
有許多學者認為現代性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必然帶來社會意識、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②。轉變既會帶來機遇也會帶來風險。我們必須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可能遇到的現代性風險,從而有備無患或對癥下藥。
宏觀上,警惕性現代性下的風險社會。現代性起源于西方,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斷創造新風險,也不斷改變人們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認知體系。這些新風險波及范圍很廣,帶有更強烈的不確定性,直接威脅到人類整體上的存在,具體還涉及到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這些宏觀風險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極權主義的興起、全球經濟的崩潰、核戰爭的威脅以及生態惡化資源枯竭。在社會治理方面,制度主義者貝克認為現代治理形態在風險社會中面臨的困境,最突出的是社會治理困境“有組織地不負責任”。從政治學角度來看,具體而言就是:公司、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結成的聯盟制造了當代社會中的危險,然后又建立一套話語來脫卸責任。這樣,決策者們就會把自己制造的風險轉化為某種風險。所以我們必須警惕道路選擇風險,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人民和實踐的正確選擇,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如跨國公司)和國家參與中國的決策,去左右政府決策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特別是那些受普世價值欺騙支持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極少數中國人。選錯道路只會浪費中國人民時間,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環境問題也是現代性最明顯的問題。其包括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以及未來的生物科技與基因工程的不確定危險。現代性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各個國家都無可避免。這些現代性弊端過去在我國也時有發生,但隨著新時代五大新發展理念的推行和實施,我們在防治現代性問題上已取得重要成就。
微觀上,警惕錯誤意識思想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新思想新方式宣傳:新時代在個體思想價值觀方面,現代高技術的應用,使得人們生活豐富精彩,越來越見多識廣,自媒體越來越興盛,知識也更加普及商品化。正如吉登斯所說,我們必須明確現代性的風險社會所出現的新風險并不意味著現代生活比以前更危險,而是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所以說,要想不斷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還必須警惕錯誤腐朽思想的同時,借助新媒體新形式創新出新思政宣傳方法,從而引領人民樹立正確價值觀。
三、把握現代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現代性蘊含著風險也蘊含大量機遇,哪個國家對現代性認知越深、把握越強,其民族國家現代化發展速度就越快。正如有關學者總結道中國現代性建構具有“特殊性”。正是一種“晚發外生”的歷史境遇,矛盾凸顯的當代現實以及復雜多變的世界格局,當代中國應當在“多元現代性”中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性”道路③。當前這條道路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又一次戰略挑戰期。其中知識經濟、社會治理和戰略發展環境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現代性特征,把握這三大現代性特征,堅持我們的正確道路必將推進飛躍式發展。
第一方面,知識經濟發展機遇期。“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主要指科技型經濟時代,實質就是科技主導型經濟時代,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全新時代”。④新時代,我們必須抓住知識經濟和創新創業,特別是科技類創新主導地位,積極參與全球化貿易和競爭,合理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國家經濟發展抓住新機遇。第二方面,社會治理機遇期。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和法治思想不斷深入人心。民族-國家的民主化道路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社會治理的主流趨勢。無論是現代性發展的不可逆性,還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都要求我們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必須不斷推進新時代民主化法制化建設,將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發揮最大效用。第三方面,戰略發展環境機遇期。新時代中國在國際外交當中所占據的話語權分量越來越重,“一帶一路”等戰略舉措使得中國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何在外部戰略發展環境有利情況下,警惕外部環境潛在風險的同時擴大勝利果實,堅守道路和把握現代性是最優方案之一。
現代性是一個復雜不可逆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與之最契合的國家發展道路。也間接證明了黨和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把握現代性堅守正確道路也是我們正確的價值選擇,基于現代性角度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以使我們有效抵制錯誤落實思想,自覺內化行為,更好的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飛躍發展奉獻力量。
注釋:
①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第16頁。
②夏興有:《現代性的歷史境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拓展》,《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年,第1期。
③郗戈:《中國特色現代性與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價值》,《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10期。
④李澤中:《關于知識即科技型經濟時代探索》,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1-14頁。
(作者單位: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