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琨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大程度地加快,在享受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環境中的著作權侵權問題也隨之而來,各種網絡著作權侵權問題屢見不鮮。例如,前段時間,網絡作家唐七公子《十里桃花》、《枕邊書》涉嫌抄襲網絡作家大風刮過的《桃花債》與《如意蛋》;網絡作家匪我思存指控《如懿傳》的小說作者流瀲紫抄襲,甚至指出“連錯字都一模一樣”。關于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案件不勝枚舉,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日益嚴峻,對此建立和完善網絡環境中著作權的保護制度刻不容緩。本文從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侵權行為的特點、侵權的構成要件、網絡著作權保護中存在的困境幾個方面進行了敘述,從而爭取對如何進行法律規制的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著作權 網絡侵權 法律規制
網絡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絡環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近年來,我國對于網絡著作權保護已有了一定發展,但網絡著作權立法仍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與滯后性,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網絡侵權問題也日益復雜,主要體現在侵權行為數量逐漸增多、方式日益專業、損失更為嚴重等。例如,前段時間,網絡作家唐七公子《十里桃花》、《枕邊書》涉嫌抄襲網絡作家大風刮過的《桃花債》與《如意蛋》;網絡作家匪我思存指控《如懿傳》的小說作者流瀲紫抄襲,甚至指出“連錯字都一模一樣”。關于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案件不勝枚舉,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日益嚴峻,對此建立和完善網絡環境中著作權的保護制度刻不容緩。
一、網絡環境中著作權侵權行為的特點
不可否認,網絡著作權侵權與傳統著作權侵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著與傳統著作權侵權行為不同的特點,如復制效率高、不確定性、可接受性、易擴散性、復雜性等。
(一)復制效率高
傳統著作權的主要侵權形式是盜版,此方法對作品復制程度有限,且效率較低、成本較高。但現在通過網絡技術的“復制”指令,作品就被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復制,這種復制與傳統侵權形式相比更加高效且成本更加低廉。
(二)不確定性
網絡的快捷性、虛擬性增加了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不確定性,侵權人和被侵權人的身份認定由于網絡的虛擬化、私密性、可更改性、非實名化而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結果地的認定, 也因為侵權行為的擴散性、流動性和即時性以及服務器的廣泛性而無法固定;侵權結果的損害計量, 則因為無法有效測算侵權獲益或損失而難以評價和估算。①
(三)可接受性
傳統侵權行為如盜版書籍、盜版軟件的制作傳播都會受到法律懲罰與道德譴責,但在網絡環境中由于網民通常作為侵權行為利益的享有者而對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寬容度和認可度比較高。如目前比較流行的書籍閱讀APP藏書館,內有很多盜版圖書。
(四)易擴散性
網絡的全球覆蓋度高、傳播迅速、自由進入的特性使得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很難控制,迅速傳播而且不受時空限制。除此之外,易擴散性還可以體現為傳統侵權作品進入網絡后進行二次傳播,這也在極大程度上為網絡侵權行為的控制增加了難度。
(五)復雜性
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日益復雜。這種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數量逐年增多,其次網絡著作權侵權方法專業性越來越高,最后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損失愈來愈嚴重。
二、侵權的構成要件
(一)損害事實存在
一般來說損害事實主要是著作權人的財產損失或侵權人的財產獲益,即因為侵權作品的存在導致原作品著作權人無法正常通過作品獲益。例如,針對圖片而言,損害事實體現在他人未經允許使用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并用作商業用途進而獲益;針對文學作品而言,損害事實體現在他人抄襲或拼湊著作權人在先發表的文學作品并公開發表、獲益;針對音樂作品而言,他人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改編其音樂作品且用于商業目的或直接用于商業獲益。
(二)行為的違法性
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主要體現在行為人在法律禁止的情況下以盈利為目的,在未經許可與繳納使用費的情況下,擅自使用著作權人著作。
(三)因果關系
由于行為人侵犯網絡著作權導致著作權人的損失即網絡著作權與損害結果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系。這里的損害既可以指利益損害也可指精神損害。
(四)主觀過錯
侵權人承擔責任以主觀過錯為前提,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傾向于《民法通則》中一般歸責原則的過錯原則。
三、網絡環境中著作權侵權問題保護的困境
(一)網絡作品作者身份確認難度大
通常來講,網絡作品不一定會簽署其真實姓名,這就會導致作品身份確定上的難度增大,而應對此種情況的方案如網絡服務商提供原始注冊材料或利用技術手段等則可能會導致網民言論自由權和隱私權受到影響。
(二)立法具有滯后性
總體上講,雖然我國網絡著作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已相對完備,但是這些法律之間本身銜接不夠系統,同時,隨著網絡時代和各種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的法律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侵權案件。同時,關于保護網絡著作權的法律體系仍具有一些弊端和不完善之處,例如網絡環境下證據認定標準、證明力等相應規定不完善。
(三)網絡著作權的保護與網民合理使用之間的平衡問題
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侵權打開方便之門,作品的復制、傳播、發布的成本極低導致侵權的現象極為嚴重,網絡著作權的保護成為當務之急。同時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導致知識傳播越來越開放,網民合理使用網絡作品的權利也應該得到保障。如何平衡網絡著作權與網民合理使用權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難題,至今仍沒有可行的制度建立。
四、網絡著作權保護的法律規制
(一)加強立法完善著作權保護制度
在立法層面,第一,改進相關法律中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第二, 增加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的管轄、證明力標準等規定;第三,堅持以民事立法為主導,行政立法為輔,刑事立法為保障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