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卿(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育其實就是課程思政建設,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程,而是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體的專業和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具體到會計專業來說,核心課程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會計崗位綜合實訓》等課程。
我們都知道,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內容比較枯燥,如果單純的按照課本講授專業知識,無法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教師在積極進行課改的同時,也要針對社會上發生的與會計相關的事件,以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學生聽,并讓學生說一說心得體會,這樣除了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政教育。
例如,在上《納稅實務》這門課中,有的學生問老師,怎樣才能偷稅漏稅?那么老師可以根據相關的稅法知識,以及社會上已經發生的偷稅漏稅的具體事例,給學生進行具體講解,首先說明現在的稅法體制非常健全,不僅國稅局和地稅局已經合并,而且工商局和國稅局的所有數據可以共享,這樣對于那些提供虛假報表的公司來說,肯定是行不通的。原先有些公司可以鉆法律的空子,現在的法律體系如此健全,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冒險再去觸犯法律,等待他的終將是牢獄之災。社會上就有這樣的例子,作為單位的會計,為了區區幾萬塊的獎金,竟然置國家的法律于不顧,公然偷稅漏稅,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伴隨他的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牢獄之災,所以我們要牢記,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要心存僥幸,更不要由任何其他幻想,踏踏實實做事才是重要的立命之本。
(1)首先,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基本是固定的,會計發展了幾十年,大部分是引入西方的理論,也有一部分是結合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整,基本的理論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2)其次思政教育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除了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方針政策外,老師還應該和學生探討一些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問題,尤其是和學生自身關聯密切的問題,例如,未來的職業發展?如何更好的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這些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
(3)看似枯燥的會計知識,要和思想政治結合起來,除了專業本身的特色以外,要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會計課中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敬業精神”,而其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1)首先,教師要具備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素養,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思政素養水平外,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要有持續學習能力,才能讓自己緊跟時代的脈搏。在部分高校存在個別老師,不是很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這部分老師在日常的交往中,會更多的透露出得過且過的思想,這就需要教師本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為人師表,才能夠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有針對性的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
(2)其次,教師作為實施目標的主體,如何將思政的元素融入每節課的課程,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認識方法,不是對學生進行一次一節課的集中思想教育就可以了,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教學的方法,也是教學的目的,來滋養人的心靈。思政從廣義上來說,屬于人文科學的范疇,不像數學那樣,有固定的公式和套路,那么教師就要根據會計每一門課的具體內容,以及最新發生的實時動態,來有針對性的將思政的內容融入課程。例如,在講授財務會計收入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探討關于大閱兵的觀后感想,很多學生都說很震感,感覺到了國家的強大和崛起,以及經濟收入的增長帶給和平的生活環境,老師可以舉例說明一些戰亂的國家,由于連年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哪里像我們這樣可以安安靜靜的坐在教室認真的聽老師上課,這是我們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體現,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勢所在,所以我們要感謝那些未來保衛祖國邊疆,長期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很自然的就將社會發生的最新新聞融入到了我們的課程中,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們看新聞,有很多大學生受騙的事件,可以引導學生要潔身自好,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體諒父母掙錢的不易,以免讓更多的學生上當受騙。這樣在講授現金流的時候,很好的將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政的教育。
由于會計專業課的知識點有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將每一門課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總體的梳理,然后根據每個知識點可能涉及到的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思考,同其他老師進行探討、教研,也要和最新發生的或者已經發生的社會重大事件進行有機的結合,讓我們的專業課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有更好的融合方式。
(3)在授課方法上要進行創新
我們面對的是高職學生,基礎不是特別好,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沒有那么高,如果是傳統式的授課,以老師講為主,勢必有一大部分學生是玩手機不聽課的。所以就要求我們老師進行課改和創新。
①現實案例和會計知識點相結合
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自己下節課的內容,搜集一些實事的素材,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精選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找準會計知識點和社會動態的契合點。具體來說,可以讓學生自己成立公司,給公司起名,確定經營范圍,讓學生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努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讓他們感覺到是為自己而努力。這種授課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和與他人探討的協作精神,并且實現思政內容的自我教育。教師在點評環節,再一次深層次的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和教育。
②情景教學與知識點相結合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成立公司的情況,讓學生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公司制度上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同時可以結合每個具體會計崗位,例如,應付賬款會計,稅務會計等不同的工作內容,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具體來說,對于應付賬款會計,如果要支付任何一筆款項,必須有領導的親筆簽字才可以支付,不能只是口頭的答應,應為我們的任何一筆業務都要有原始票據作依據的。
其他的還有任務驅動法以及網絡平臺討論法等,基本的原則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積極思考的習慣以及勇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利于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尊法守法的意識,以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4)完善專業課的教學評價體系
①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
我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品德的教育,其次再是專業知識的教育,所以,教師要牢牢抓住“以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育人的價值導向,在開展專業課的同時,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在學評體系中體現育人的評價元素從而提升學生思政素質和養成道德品行。
②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嚴格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度,在評職稱、評優等工作中進一步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和標準,實現崗位動態管理。將師德師風評價放在首位,突出教師的實際水平和貢獻。
綜上所述,在會計專業課中必須加入思政教育的內容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教師隨時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關注社會的發展和熱點,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