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形勢下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要,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對一些用人單位進行了走訪調查,了解了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教學工作的反饋。根據用人單位和市場需求,提出了人才培養對策,力求培養出能夠適應市場競爭、綜合素質強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地方和區域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
綜合用人單位走訪調研情況發現,學生經過大學教育要求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學好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按照學校要求完成各項考試任務,修滿學分,順利畢業,拿到走向社會的“敲門磚”。其次,與之相關的專業素養也不可或缺。例如:會計專業的學生對基本的會計原則應熟知,具備一定的專業判斷。在平常學習過程中就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這對會計從業人員來說至關重要。行業特殊性決定了會計人員容不得絲毫馬虎,哪怕是一個小數點的失誤就可能導致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在長期與數字打交道的過程中要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長久以往這將會成為會計從業人員的一大優勢。
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剛走出校門的高職畢業生工作能力有限、加之企業實操與學校所學的專業理論有所區別,不能夠立即頂崗工作,必須經過企業培訓學習才能上崗,尚不能做到無縫對接、零距離頂崗。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知識不能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稍有變化就不知所措,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更確切地說是二次學習能力,這是許多企業最為看重的能力。不僅要在行為上更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轉變觀念:之前認為學校是生產商,學生是產品,企業是最終用戶;現在學校只能是半成品生產商,學生到企業之后還需要進行二次生產。因此學生在學校學習怎么學專業理論,在企業同樣也需要加強學習,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學習做人做事,要保持一顆好學之心,從被動接受教育變成主動獲取自己的知識,這樣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數據整理、分析能力極為重要,是當前用人單位對財經管理類專業人員從業要求的重中之重,這往往是畢業生最容易忽視的。我們的學生剛進入企業,一般從基層做起,如文職、統計等職位,需要從大量的數據信息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提供給下一部門。在這一過程理所當然離不開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企業并不需要數據的計算亦或是數據的獲取,更為在意的是員工的分析應用能力,從已有的信息中發掘出對企業有價值的信息,就能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能力也成為衡量員工的新標準之一。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許多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轉變,商家紛紛開拓了私人訂制的形式,如:電線電纜訂制、家居用品訂制等,從設計到生產,都需要企業不斷嘗試、不斷創新。
我們的畢業生往往存在著思想不穩定、職業規劃不清晰、就業觀念需要轉變等問題。從學生到員工的轉型,一時比較茫然,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么崗位,可以從事什么崗位。由于對就業缺乏全面地了解,存在著諸如“會計專業只有從事會計崗和出納崗才是專業對口”的片面想法,就業范圍無形地縮小了,就業率也會受到影響。在企業接受培訓學習時,如果發現有更適合自己的崗位,不妨勇于嘗試,不要被自己狹小的就業觀念所束縛。同時,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教育,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加以引導,更正學生就業觀,正確處理就業、擇業和創業的關系,將企業需求與學生個人發展規劃相銜接,以謀求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前景。
企業認為除了畢業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外,更看重的是個人的態度與能力。學校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也,更重要的職能是教會學生為人處事。一旦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就會明白往往做人比做事更為關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勤奮好學的精神,嚴謹認真的作風,常懷感恩之心等等這些正能量是書本上所無法傳遞的,只能靠授課老師言傳身教。企業培養員工歸屬感、認同感,經常憑借企業文化,通過培訓員工的文化素養,喚起員工內心深處的共鳴,這樣便于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因此,學校應加強德育方面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走向社會不僅代表的是自己,背后更代表的是父母、家族,是學校、企業的形象,強調職業操守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爭取做出一張靚麗的名片。
鑒于學生在校學的理論知識在社會得不到很好地應用,學校應改變教學方式,不再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方式的轉變。與其讓學生學現有的理論知識,不如授予他們獲取理論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以外的素質及能力培養,如: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基本的文化素養,能準確理解工作任務;自我學習、知識技能的更新、適應崗位變化的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
實踐動手能力與扎實的理論知識同等重要。在與已經參加工作的畢業生交談中了解到,我們學校的教學存在著:專業教學較籠統,沒有結合實際市場變化;教學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證,缺乏實用性;就業指導課效果不明顯;沙盤模擬環境與實操銜接不上等問題。因此學生在校期間,應多增加實訓、實踐和實習的環節,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多接觸社會,多參加實踐,在實踐中培養職業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實訓環節增加真實度,與實際更好地銜接,可以效仿其他學校其他專業成功的做法,例如: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訓可以采取——經營網上店鋪的方式,以經營效果作為考試評價標準,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讓學生真正地在實操中得到鍛煉,與社會接軌。
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用人單位中有較大的需求,就業前景比較廣闊。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在以后各屆學生的培養中不斷加強,例如:注重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增加行業認知,加強實訓實踐性,加強就業指導規劃,加強德育教育與能力培養,提升學生認同感和吃苦耐勞能力,進一步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