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珊(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有效推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對于以培養實踐技能型人才為基礎的高職院校而言,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對金融專業高職生的影響極為重大。當然,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不僅面臨著新的機遇,也將迎來新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已經以其便捷性和先進性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國家大力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浪潮之中,互聯網金融行業成為了新的就業熱門。在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人才缺口將超過百萬。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正面臨著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專業人才和實踐經驗豐富人才稀缺的窘境。
如今,互聯網金融行業需要的是具備傳統金融知識和互聯網知識,并擁有強大學習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雖然各大高職院校也在基于這一目標培養人才,但是人才稀缺還是成為了當前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的現階段主要問題。筆者認為依照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如下:
第一,人才培養模式滯后性強。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人才培養需求存在差異,但是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然以培養傳統金融人才為主要方向,這就導致教學中課程設置不合理、專業能力培養針對性不強,使得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極強的滯后性。
第二,金融教師的專業性不強。許多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教師自身并沒有參與過金融工作實踐,使得他們在授課環節對理論知識的把控重于實踐經驗。但是,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的實踐人才,教師的這種授課方法與人才培養要求完全相悖。而且,大部分高職院校金融教師對互聯網金融了解不透徹,教學和實踐經驗皆不豐富,這就使得他們的講授并不具備說服力,極難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1]。
第三,實踐課程開設較少。鑒于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人才培養誤區,所以在課程開設方面對實踐課程有所忽略。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們參與的實踐課程都不具備針對性和專業性,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鍛煉,學生們缺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機會,其自身的專業性和就業技能也無法得到提升。
為了能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之下有效實現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縮小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缺口,高職院校應該基于行業需求和市場需要,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制定正確的人才目標和方案。
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實現實踐人才培養的基礎,也是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性一步。為此,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重新確定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的革新。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明確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性,明晰其在未來金融領域之中的重要地位,以行業發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作為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向導,制定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比如,第三方支付、P2P 貸款模式、眾籌融資和互聯網貨幣等都屬于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發展方向,那么高職院校就可以根據這些具體方向制定有針對性的金融人才培養目標,讓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真正擁有專科專能。
當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不僅僅提下在目標設定上,更應該體現在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體系的構建方面。在課程方面,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融入實踐內容,無論是經驗解說還是實踐操作都是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最為需要的內容。在課程優化環節,相關工作人員一方面應該對授課的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在原有的傳統金融學理論和實踐課程基礎上,增設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課程,并開設不同類型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的選修課,讓學生們能夠對互聯網金融擁有全方面了解,并具備在這一領域發展的綜合素質[2]。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師還應該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要調整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比率,使二者保持平等地位,并且還要依據人才培養需求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招聘要求,建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學習素養的可持續課程體系。比如,某高職院校建立了“一心三支持”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對學生職業素養、從業資格、能力拓展和實踐創新的綜合培養。
跟隨教師學習是高職院校金融生獲取專業金融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最基本途徑。所以,高職金融專業教師自身的能力與水平將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程度產生深刻影響?;诖?,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和強化教師綜合素質培養,讓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執教能力都得到提升。
在此過程之中,最為重要的是對金融專業教師互聯網思維的培養,只有相關教師完成了觀念的轉變和消化,才有可能在授課環節有效完成學生互聯網思維的培養,進而具備培養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高職金融人才資格。所以,高職院校應該以打造“雙師素質”教師為根本目的,加強對教師團隊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如,邀請互聯網金融領域專家來校講座、安排本校教師深入互聯網金融企業實踐,借助于外聘和內培相結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備互聯網金融知識和實踐經驗,且執教能力高超的教師。
此外,為了能培養出滿足互聯網金融時代需求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教師還應該革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之中有效融入科技手段是創新教學方法的關鍵。高職金融專業教師應該在授課和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體驗式學習”的環境。比如,采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或借助于金融仿真實習,讓學生們能借助于互聯網模擬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場景,進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完成知識內化。
與普通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所以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十分適用。但是,當前的高職金融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應用性不強和針對性不高的問題。這一問題的主要成因是校方與企業并未就人才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程序達成共識,這使得許多高職院校生在深入企業實踐時,一直處于無所事事或干雜活的狀態,根本沒有發揮出校企合作的作用。
基于此,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從兩個方面對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優化。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基于當前的互聯網能金融背景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實現合作,共同完成課程開發和設計,為在校教學增加實訓教材,借助于企業提供的實際案例,可以保障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和充實性。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授課教材和教學教學模式,滿足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有選擇性地將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造成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學生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有效開展實踐訓練奠定基礎。當然,在此環節,校企合作還可以選擇采用“定向培養”的方式,通過應該用此類型教學,為高職院校解決生源就業問題,也為互聯網金融通企業解決專業人才匱乏問題,在滿足當前互聯網金融高職生培養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校企雙贏[3]。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教師應該基于當前的互聯網金融背景和就業市場需求,構建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優化教學、強化實踐等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