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克
遼寧省開原市畜產品安全監督檢測站,遼寧開原112300
豬飼料及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是引起豬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原因。豆粕、花生粕、玉米等在生長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霉菌利用谷物的營養物質產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一旦生成,即非常穩定,對環境因素的耐受力強。嘔吐毒素是由鐮刀霉菌產生的一種有毒代謝物質,豬對這種毒素極為敏感。嘔吐毒素進入豬體內后,能在亞細胞結構水平上抑制機體蛋白質合成以及對疏基共價鍵產生影響。嘔吐毒素在豬體內有富集作用,低劑量時豬出現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腹瀉、唾液過多或嘔吐,高劑量時豬出現口炎、胃賁門部粘膜形成潰瘍,消化道壞死,甚至死亡,嚴重影響豬群的健康水平和生長性能。筆者將對嘔吐毒素對豬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進行詳細分析,旨在為豬場防治嘔吐毒素提供參考。
嘔吐毒素是由鐮刀霉菌所產生的一類性質完全相似的有毒代謝物,又稱脫氧瓜萎鐮菌醇,化學名為3α, 7α, 15- 三羥基草鐮孢菌-9- 烯-8-酮,沸點為357.92 ℃,晶體密度為1.48 g/cm3,易溶于水和有機溶劑。嘔吐毒素進入豬體內后,在亞細胞水平、細胞水平、器官、系統水平上均能造成傷害。它脂溶性能好,可以迅速地滲入細胞的磷脂雙分子層,從而影響到細胞器、DNA、RNA,在亞細胞結構水平上抑制機體蛋白質合成以及對疏基共價鍵產生影響。
嘔吐毒素在豬體內富集到一定劑量后,對豬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抑制作用,其主要是通過抑制T 細胞來實現的,同時也會影響輔助性T 細胞、B 細胞、巨噬細胞的功能以及這些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嘔吐毒素對大多數細胞來說具有細胞毒性,包括新生細胞,它們沒有致癌性,但是可以脂質過氧化作用,細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從而造成細胞大量凋亡。嘔吐毒素這種毒性是以直接細胞毒為基礎,常被認為具有類似于輻射的效果。攝入嘔吐毒素后對皮膚的細胞毒性表現為一種非特異性的壞死過程,豬的表皮和真皮只會出現輕微的炎癥。
豬對被嘔吐毒素污染后的飼料會表現出一定的拒食表現,所以豬不會短時間內食入過多的嘔吐毒素,而造成急性中毒癥狀。如果沒有其他食物可以吃,豬可能會勉強吃食。嘔吐毒素進入到豬體內后,引起豬的食欲廢退或廢絕、體重下降,唾液過多和嘔吐,出現胃腸道炎癥。楊俊[1]報道過低劑量的嘔吐毒素對生長豬的消化系統的影響,試驗采用在生長豬日糧中添加嘔吐毒素0.9 mg/kg,連續飼喂10 d,每天記錄豬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計算料肉比,同時10 d 試驗完后,對豬進行解剖取消化道各腸道樣品。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要顯著低于對照組,空腸、回腸的形態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其中空腸絨毛發生萎縮融合,絨毛高度及細胞增值都下降。這說明豬在短時間內不斷攝入低劑量的嘔吐毒素,會對豬的消化系統產生細胞毒性,嚴重影響豬只的生長發育。
嘔吐毒素會危害到豬的免疫系統,嘔吐毒素既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又是一種免疫促進劑,其作用與劑量有關。免疫抑制作用表現為嘔吐毒素抑制轉錄、翻譯的蛋白合成過程。而免疫促進作用與機體正常免疫調節機制有關,能誘發腸道炎癥的發生。嘔吐毒素能對豬腸道黏膜免疫屏障造成損傷,抑制腸系膜淋巴組織產生IgA,豬腸道抗炎、抗病毒能力下降,增加了病毒性腹瀉、腸道炎癥的發病率。吉藝寬[2]報道過3月齡的豬只飼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飼料后,試驗組的豬瘟抗體陽性率只有50%,極顯著低于對照組的豬瘟抗體陽性率95%。
要嚴格控制飼料中的水分,飼料要存放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同時必須保持通風、干燥、陰涼,定期要進行消毒打掃。豬場一般囤積5~7 d 的飼料用量,這樣可以防止使用過程中被嘔吐毒素污染。豬場自己配料的話,要選用優質的玉米、豆粕、小麥。
豬飼料生產中要加入優質功能性脫霉劑,最大限度吸附飼料中的嘔吐毒素,減小嘔吐毒素對機體造成的損傷。目前豬飼料中常添加的2 類脫霉劑為無機吸附劑(黏土吸附劑類)和有機吸附劑(酵母細胞壁類)。選擇添加的脫霉劑應該是只吸附飼料中的嘔吐毒素,不吸附飼料中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建議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蒙脫石來作為脫霉劑,蒙脫石對飼料中嘔吐毒素的吸附力最佳。
霉菌毒素解毒劑進入到豬體內后,可以與胃腸道里的嘔吐毒素結合,形成解毒劑- 毒素的復合物,復合物最后隨糞便排出體外,不對豬造成任何傷害。邵建忠等[3]評估過活性炭對豬體內的嘔吐毒素的解毒效率,試驗結果顯示,活性炭對豬口服嘔吐毒素的吸附能力強,嘔吐毒素與活性碳同時喂給豬后,在豬腸道內檢測不到嘔吐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