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輝
遼寧省阜蒙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阜蒙123133
腐蹄病多發生于山羊和綿羊,它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發病率通常在10%左右,有時達到50%左右。腐蹄病多在夏季的陰雨時間發生,表現為蹄部的潰瘍和疼痛等,造成養殖場經濟損失。
本病的發病多是由于在氣候濕潤的季節,尤其是多雨造成圈舍的過于潮濕,加上圈舍內的糞便和尿液,這樣就使得地面積水,導致蹄部的角質層發生軟化,軟化的角質層如果受到硬物的碰撞,或是被尖銳的物體刺入,就會發生破裂。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就可能被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由于其創傷屬于厭氧環境,就會使感染的厭氧菌大量繁殖,導致蹄部發生腐敗和潰爛。此外,由于羊的營養不全面,在日常食物中攝入的鈣、銅、鋅等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比例不當,也會導致蹄部角質層的疏松和軟化,容易出現外傷后感染發病。
通常引起腐蹄病的病原菌主要是2 種,即壞死桿菌和節瘤擬桿菌,這2 種菌均具有較強的毒力,可在患處長期存在,能夠引起炎癥,生成活性很強的蛋白酶,促使角質被消化,不斷侵蝕蹄部表面以及基層[1]。這樣就使得羊的蹄部發生腐爛,雖然這種病不會導致病羊死亡,但使得病羊跛行而影響正常采食,影響其生長發育性能。
病羊在發病后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體溫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可達40 ℃以上;不愿走動,行走時出現跛行等,在其趾間部位有充血和出血等情況;外觀可見有腫脹,觸診有痛感。病羊會表現出用蹄進行敲擊地面,而且時常抬起患病蹄,著地時多用腳尖附著。隨著病情的發展,感染發展至深層組織,病羊的跛行嚴重,會出現全身性的表現,食欲廢絕,機體明顯消瘦,失去生產能力,蹄殼發生變形、腐爛或者脫落[2]。這時病羊的蹄趾間呈暗紅色,有腐肉增生,觸診堅硬,有時有出血情況。如果角質層完好,則會在病羊進行修蹄時流出一些灰黑色的膿液,有濃重的腐臭味。如果炎癥沒有得到控制,就會向上發展,導致關節部位出現腫脹,皮膚變厚,有劇烈的疼痛感,病羊常會表現為臥地不起;甚至會在關節處出現破潰,流出膿液,表現為嚴重的全身癥狀。
羊舍需要通過加強飼養管理來預防腐蹄病的發生,要保持圈舍的干燥和清潔,尤其是在多雨的季節,更要注意圈舍內的環境,及時將污水、糞便、尿液以及各種垃圾等清除出去。在圈舍地面上多鋪一些墊草,墊草需要柔軟干燥,還可以選用木板和磚等鋪設地面。圈舍外面的活動場地也需要進行除濕和排水,并確保有良好的通風和陽光照射。羊場要制定出合理的消毒措施,防止場舍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1)在圈舍的門口設置消毒池,消毒池內放置10%~20%硫酸銅溶液。
2)在門口撒生石灰,高度為2~4 cm。在羊進入圈舍時對蹄部進行消毒,并且保持蹄部干燥。
養羊要飼喂全價飼料,確保營養的全面和均衡,還要注意微量元素的含量,尤其是鈣、磷、銅等微量元素。此外圈舍內的羊群密度不能過大,容易造成擁擠而被踩踏受傷。
如果發現羊群中有羊發病,應對全群羊進行檢查,對發病羊及時隔離處理。對病羊所在的圈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和清潔,圈舍外部環境也需要進行消毒處理。環境中的污染物要立即處理,更換干燥的沙土等。如果放牧的地方受到病羊的污染,需要停止在此草地放牧。
發病羊的病蹄需要使用20%硫酸鋅溶液進行清洗,也可以更換使用10%~20%硫酸銅溶液進行清洗。在清洗后間隔7 d 左右進行第2 次清洗,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果發病嚴重,需要將蹄部腐爛的部位去除,使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待高錳酸鉀溶液干燥后用含有5%碘酊的棉球填充。還可以使用青霉素和魚肝油加水混合后制成乳劑,涂抹在創傷面,用紗布包好,需要每天更換1 次藥物。患病羊如果疼痛感嚴重,需要在氫化可的松和青霉素的混合液中加入鹽酸普魯卡因,混合均勻后在蹄部關節進行注射,可以起到消炎止疼的效果;也可以使用320 萬單位青霉素和20 mL 安痛定混合注射。
中藥治療采用內服和外用藥物同時進行,內服藥物選用黃芪30 g、防風25 g、連翹20 g、蒲公英20 g、丹皮10 g、車前子10 g、菊花8 g,煎好后對病羊灌服,2 次/d,連續1 周[3],使用1 周后觀察病羊的情況是否采取進一步措施。外用藥物通常使用花椒10 g、防風10 g、艾葉10 g,通過加水后置火上煎,將已經去除膿汁腐肉的病蹄放置于藥水內浸泡,每天浸泡大約20 min,直至觀察出蹄部有新肉。在對病羊的腐蹄進行浸泡時,要注意藥液的高度能夠將病蹄完全浸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