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鳳洪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太安鄉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麗江 674108
豬的生長速度、健康情況與飼養環境密切相關,規模化豬場更是如此,雖然其在逐步替代散養小豬場過程中飼養環境得到了改善,但是其對飼養環境的要求也更高。飼養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噪音、衛生等,這些都會對生豬的健康帶來影響,因此,養豬需要通過豬場環境的選擇、控制和生物安全防控等一系列系統管理措施方能提高經濟效益。
溫度、濕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母豬的生產繁殖性能、仔豬疾病感染與傳播、母豬疾病流行等,因此要格外重視。一般妊娠舍溫度控制在22~26℃,濕度控制在60%~70%為宜。濕度過大哺乳仔豬易感染仔豬球蟲病,造成仔豬球蟲腹瀉,使用一般藥物效果不明顯,仔豬損失較大。在冬季由于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極易感染流行性腹瀉,因此,在此階段要做好溫濕度控制,提高豬群的免疫功能。溫度過低或濕度較大均可降低育肥豬生長速度。
豬舍通風是避免豬群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飼養管理措施。在夏季通風不良,易引起豬舍內部潮濕、溫度過高,誘發豬群感染藍耳病、豬圓環病毒、支原體、鏈球菌等病原,發病率高達30%~40%,死亡率高達15%。在冬季通風不佳,易引起豬群咳嗽、喘氣、腹瀉等疾病感染;對母豬危害也非常嚴重,引起母豬出現淚斑、紅眼病、呼吸困難、繁殖性能下降的臨床癥狀。
據報道,增加光照有利于生豬生長和母豬發情。如母豬斷奶后在飼養過程中每天增加2 h光照(300 lx),可降低母豬返情率15%~20%;持續光照16 h,可改善母豬長期不發情或發情不明顯的問題。尤其在長期潮濕季節,夜間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豬群采食量和健康度。目前一部分規模化豬場已經開始使用增加光照模式來提高豬群生長速度和母豬繁殖性能。
噪音對豬群影響非常嚴重。如母豬在分娩過程中受到驚嚇易造成產程終止、產程時間延長、仔豬缺氧等問題。處于噪音污染中的豬群處于應激狀態,容易造成育肥豬肉質品質降低、PSE豬肉數量增加、生長速度緩慢、免疫能力下降等問題,不利于豬群的正常飼養。噪音對仔豬影響主要表現在心理應激方面,易導致豬群疫苗免疫失敗、腹瀉及呼吸道疾病發生。可以釋放優雅音樂提高豬群興趣及食欲,改善生長環境,提高生長速度。
環境衛生的好壞直接決定豬場經濟效益高低。環境衛生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部分。對內主要指舍內環境,如糞污橫流、飼料殘渣嚴重、飼料霉變、豬舍氨氣濃度較高等會直接導致豬群之間疾病傳播,出現飼料霉菌中毒、呼吸道疾病、豬群亞健康等;嚴重者導致規模豬群疫病暴發,損失更為嚴重。對外主要指豬場舍與舍、豬場外部環境,該部分環境衛生的保持可有效降低舍舍之間疾病傳播,遮陽林木建設有助于夏季避免陽光直射,消毒清理有助于防止病原被攜帶入舍。控制好環境衛生是豬場基礎管理,是控制疾病的前提。
豬場建設前一定要選擇上風向至下風向的坡度高端,利于通風和采光,能夠有效提高豬舍內部空氣流通和光線的采集。豬場內部舍舍之間綠色植物種植,利于夏季茂盛樹木遮陽。遠離工廠和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要道,因這些地方多是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疾病傳播較多的環境區域,因此要格外重視。
依據豬場舍內舍外環境情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選擇與專業豬場建設單位合作,讓設計科學、合理、通風效果良好、溫濕度控制良好的企業單位來提高豬場的基礎設施水平。目前我國規模化豬場雖然大多實現了自動化飼喂、自動化管理、自動化控制溫濕度和通風,大大改善了飼養環境,但是2018年仍然發生了63起非洲豬瘟疫情,使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遭受重大損失,因此做好環境控制是豬場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礎。
豬場進出口消毒池要定時更換消毒液、清除門口糞污,人員出入要分流,嚴禁飼料車、拉豬車、設備車等外來車輛未經消毒而在豬場隨意出入。豬舍門口設置消毒池,出入必須經過消毒。豬舍內部每周至少消毒1次。豬場內禁止飼養狗、貓、雞等動物,也禁止外來狗、貓、雞等動物隨意出入豬場,防止疾病傳播。豬場工作服裝要每周消毒一次,防止洗衣機串聯使用導致疾病傳播。
良好的飼養環境控制是提高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基礎條件和必要保障,能避免生豬養殖生產過程中因環境條件不佳而導致疫病發生和傳播。只有在良好的飼養環境下,通過飼料營養、疾病防治、疫苗免疫、科學管理等多方面調控才能提高豬場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