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慶 葉紅英 王明進 吳道義
貴州省畢節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貴州畢節 551700
畢節市氣候溫涼、雨熱充沛,適合于各種動植物生長繁衍,草山草坡面積大,秸稈資源豐富,發展烏蒙黑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由于受畢節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該產業仍然存在種牛群少、育種育肥規模小、加工能力差、市場開發能力弱、技術支撐保障差、投入能力不足、生產設備簡陋等問題,為此,必須依托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平臺,依托養殖企業推進畢節肉牛(烏蒙黑牛)全產業鏈開發。
以安格斯牛為父本,與威寧黃牛雜交,培育出了畢節市烏蒙黑牛。烏蒙黑牛全身被毛呈黑色,故而得名,其肉質細膩、味道香濃、鮮嫩可口,深受人們喜愛。烏蒙黑牛的飼料利用率和生長速度比威寧黃牛均有大幅度提高,既保持了威寧黃牛性成熟早、妊娠期短、肉糯味香等特點,又具有耐熱抗蜱性能強、繁殖性能好、生長發育快、體型較大、耐粗飼、抗病強、耐寒、矯健靈活、疾病少、遺傳性能穩定等優良特性。畢節市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烏蒙黑牛的產業發展,因此,在畢節市大力發展烏蒙黑牛產業前景廣闊。
在恒大集團幫扶下,畢節市烏蒙黑牛產業發展較快,目前已建立養殖基地300個,畢節試驗區目前屠宰、出欄的烏蒙黑牛主要是由千家萬戶散養生產的,散養規模多在3~5頭,多數為架子牛育肥及淘汰耕牛在短期育肥后上市的。50頭以上的規模場雖然有一定的數量,但在整個試驗區肉牛產業中,由規模場飼養及出欄的肉牛數量極少,僅占到3%左右。肉牛(烏蒙黑牛)作為一個產業,由千家萬戶散養占主導地位的養殖模式并不能成為其最終歸宿。隨著成貴、廈蓉、杭瑞等高速鐵路、公路的相繼建設和開通,畢節市交通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地方特色產品將快速走向全國各大中城市。
1)養殖規模較小,養殖技術簡單,效益不明顯。不少農民還滿足在“吃飯種田”“喂牛犁田”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里,對發展草地肉牛(烏蒙黑牛)業的認識不足。項目建設成本上升,亟須整合有關部門資金,加大項目投入。
2)環境被污染,生態遭破壞。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堅守發展與生態底線,將養殖場糞污變廢為寶,形成全生態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致力于打造生態友好型企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綠水青山,堅持加強“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理念,因此,要開展烏蒙黑牛全產業鏈開發,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一條龍生產經營。
3)品種選育及相關配套技術水平需加強。有效解決烏蒙黑牛保種問題是當前畢節肉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大瓶頸。在良種繁育方面,要重點抓好種牛場建設,為全市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提供優良的品種,逐步建立起基礎母牛保險和產犢補助機制。
4)飼草飼料的生產率及利用效率不高。畢節試驗區擁有天然草場49.83萬hm2,人工草地5萬hm2,宜牧荒山荒坡(非耕地資源)22余萬hm2,灌木林38.64萬hm2,林間草地26萬hm2,另外還具有大量農作物秸稈及農副產品,飼草飼料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目前烏蒙黑牛產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牛存欄量、飼料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均未能達到最大化。為此,要積極推進飼草“多元”種植:一是積極推廣糧草套作、糧草輪作和“糧—經—飼”三元結構種植等方式,重點種植飼用玉米、飼用甜高粱、紫花苜蓿等高產飼料作物,實現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同步增效,有效增加飼草供給;二是大力推廣冬閑田土種草,積極引導農戶改變冬季田土閑置的習慣,利用冬閑田土,積極種植小黑麥、一年生黑麥草、光葉紫花苕、箭舌豌豆等飼草作物,保障冬春牧草供應,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建植疏林草地,以草養林,提高固土保水能力,擴充飼草數量。要大力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按照“提高適口性、提高營養價值、提高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的要求,指導農戶適時收獲、適時加工、科學貯藏,因地制宜應用糖化、鹽化和熟化等措施處理秸稈。要積極鼓勵種、養企業和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參與秸稈飼料收儲、加工,進一步提高全區秸稈加工利用的比重和水平。要不斷加大秸稈養畜技術投入,以推廣玉米全株青貯為重點,爭取在秸稈處理及貯存技術、秸稈高效利用技術、秸稈飼料生產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秸稈養畜的科技水平和利用效率。
5)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低。在畢節山區如何因地制宜地實現養殖規模化、標準化,以提高產量、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是烏蒙黑牛產業發展的一大推手。采取“項目補助購種、政府貼息貸款、企業自主經營”等方式引導和扶持養殖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創辦能繁母牛養殖基地,以滿足全區草地生態畜牧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按照農業部對規模養殖提出的“六化”(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要求,制定建設標準,創新扶持發展機制,大力推進以標準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有效聯結為紐帶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標準化適度規模場”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進程,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以品種開發推廣為手段、農戶增收為目的,形成差異化、以品質為核心的肉牛產品。建立組織化、社會服務化的服務體系,實施烏蒙黑牛適度規模養殖。
6)疫病防治機制不健全。要確保畢節烏蒙黑牛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疫病防治是重中之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疫法》和《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認真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形成運轉有效的疫情快速反應和撲滅機制,進一步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和處置能力,降低烏蒙黑牛發病率和死亡率。
7)屠宰設備簡陋、肉產品深加工欠缺。一是屠宰設備極簡陋,對烏蒙黑牛的綜合加工利用能力差,浪費了不少有價值的部分。例如,有的屠宰場把牛血放掉,使本來可以提取牛血清蛋白等多種生化成分的原料白白浪費了。二是在牛肉產品深加工方面,未能形成牛肉產品的多元化,產品附加值低。多年來畢節牛肉主要是以未經處理的鮮肉、冷凍牛肉和熟食的形式進行銷售,經過排酸熟化處理的冷鮮牛肉很少,產品未按部位和品質進行適當的分類、分級處理,這樣既不能在價格上體現出牛肉品質差異,又不能為不同的消費群體提供合適的牛肉產品。
8)糞污無害化處理水平低。在糞污處理上要采用循環經濟理念,支持地方企業進行牛糞等有機肥生產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同時,加大治理畜禽糞污的財政補貼。要充分認識畜禽糞污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把糞污整治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切實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同時積極推進有機肥項目建設,實現生態、環保、清潔、友好型畜牧業生產,造福于社會。
9)銷售渠道不暢,品牌建設力度不夠。要拓展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建立烏蒙黑牛大數據中心,從養殖、加工到銷售建立可追溯系統,用互聯網+牛肉進行網絡平臺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新鮮”的牛肉產品。
利用畢節山區飼草豐富、氣候優良的特點,采取放牧方式飼養烏蒙黑牛母牛,每戶養殖5~20頭,主要從事能繁母牛養殖和現代肉牛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按照“適度生產、統分結合”的發展思路和“能人領賢、示范帶動、整村推進、滾動發展”的原則進行管理。走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模式。
針對各戶的具體情況,進行技術和智力幫扶,推廣皇竹草、青貯玉米種植,開展青黃貯飼料生產。開展烏蒙黑牛品質改良,進一步提高優質肉牛比例。開展肉牛育肥試驗,提高肉牛養殖效果。建立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貧困戶適度規模養殖烏蒙黑牛母牛的“合作社+農戶‘154’”精準扶貧養殖模式(即1戶農家養殖5頭母牛,1年可得4頭牛犢),養牛一年可獲32 000元收入。
以養殖專業合作社、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企業采用“公司+牛場+農戶”的模式,聯接農戶,將優質烏蒙黑牛販給農戶飼養,并指導農戶飼養,能走出一條集資源開發、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路子。烏蒙黑牛養殖業的發展不僅能增加農戶收入,也能使農戶就地創業,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
秉持“以龍頭企業為牽動、以養殖大戶為支撐、以合作組織為紐帶、以品種改良為技術路線”,堅持“生產企業+育肥場+合作社”的模式,引領農民開拓致富,帶動直接經濟效益。自繁自育,保障肉源。通過以“公司+科研所+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建立“以場帶戶”的優質肉牛基地,開展適合畢節市養殖特點的高檔肉牛組合“安威F1”雜交組合生產,推行“肉牛育肥與餐飲無縫直銷模式”餐飲店,提高肉牛養殖附加值,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結合畢節市獨有的自然資源、旅游資源、生物資源,通過“資源整合、科技創新、品牌引領、共盟發展”的經營方針,打造以“醉九牛”系列肉牛產品,引領烏蒙黑牛走出大山,為社會提供健康優質肉牛產品及帶動貧困農戶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