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
江蘇省海安市白甸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82
小反芻獸疫的病原是小反芻獸疫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內部包含麻疹病毒,小反芻獸疫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的抵抗能力不強,2 h內可失去活性,酸性或堿性條件下也無法存活。對于小反芻獸疫的預防最有效的方式是免疫接種,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十分必要,同時要推廣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自海安市“羊小反芻獸疫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項目的實施以來,4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大大降低了小反芻獸疫的發病率,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對海安市養羊業和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綿羊和山羊都是該病的較易感羊群,其中山羊患病后表現的臨床癥狀與綿羊相比較而言更加強烈。并且在自然條件下,僅有山羊和綿羊能夠作為小反芻獸疫病毒的宿主,在野外環境中,野鹿和野豬等生物可能也會感染小反芻獸疫病毒,但通常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隱性感染。
患病動物和隱性感染的宿主動物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患病動物通過糞便、唾液等將病毒排到體外,患病羊接觸過的器具、料槽、飲水器等都能被病毒污染,健康羊只接觸后患病。通常情況下,羊小反芻獸疫通過呼吸道和直接接觸傳播。
羊小反芻獸疫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任何時間都能夠患病,且沒有典型的高發期,養殖環境對疾病的發病率影響較大,寒冷干燥的環境發病率相對較高。
羊小反芻獸疫的潛伏期通常為4~5 d,時間長的可達21 d,大多患病羊表現為急性發病,體溫在短時間內上升至42.5~43.6℃[1]。在患病羊發病初期,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隨著病情的發展,癥狀越發嚴重,眼部有分泌物出現,同時伴隨結膜炎的癥狀,鼻腔內也有濃稠的膿液,呈卡他性炎癥,此時患病羊表現出呼吸困難的癥狀,胸部有明顯的啰音,鼻腔內黏膜有潰瘍面直至壞死。此外,患病羊還會表現出咳嗽、痢疾等臨床癥狀。
對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可以通過流行病學觀察、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在診斷的過程中需要與羊傳染性膿皰、羊口蹄疫等具有相似癥狀的疫病進行鑒別診斷,以防誤診帶來更大的損失。要想進一步確診羊小反芻獸疫,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采集患病羊鼻棉拭子、口棉拭子以及患病羊的腸胃黏膜、支氣管淋巴等病變組織進行檢測[2]。
有條件的養殖場應該始終采取“自養自繁”以及“全進全出”的科學養殖模式,此種養殖方法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羊小反芻獸疫的發病率,禁止到疫區、受該病威脅區引進羊只或者購買飼料。封閉式管理,制定消毒防疫制度并嚴格執行,對羊舍內以及羊場環境進行定期消毒。此外,對于基層的防疫站,要加強對疫病防控的宣傳,提高養殖戶對疾病危害性的認識,以保障養殖的經濟效益。
一旦發生羊小反芻獸疫疫情,養殖戶要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及時隔離診斷,對于確診的羊場,為了防止疫病擴散,應將患病羊撲殺,劃定疫區、受威脅區,發布封鎖令,同時做好疫情緊急處置,加強防控管理,防止疫情擴散。
免疫接種是目前羊小反芻獸疫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各養殖場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制定免疫程序,并使用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免疫接種,選擇質量合格的優質疫苗[3]。
《國家動物疫病防控規劃》把羊小反芻獸疫定為外來動物疫病防控重點之一,因此,要加強對該病防控技術的研究,并且積極推廣行之有效的小反芻獸疫防控技術,對于該病的治療通常使用磺胺類、四環素等藥物。
海安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和《國家小反芻獸疫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結合全市山羊發展狀況和控制羊小反芻獸疫疫情的要求,組織實施“羊小反芻獸疫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項目,迅速控制了小反芻獸疫疫情,為海安市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制定應急預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和《國家小反芻獸疫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結合疫病疫情普查結果和羊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分析,制定了小反芻獸疫應急預案,保證疫情發生時,能夠及時發現病情,準確診斷,并快速進行撲殺,防止疫情繼續擴散。撲殺對象包括疫點內所有的山羊和綿羊,并且對病死的、撲殺的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毒疫區,被小反芻獸疫病毒污染的工具、器具、飼料、飲水等都需要按照標準進行無害化處理。嚴格消毒車輛、出入人員等。設置疫區警示牌,建立疫區檢疫消毒站,同時要禁止牛、羊等反芻動物的進出,關閉屠宰場以及牛羊交易市場,禁止疫區內的動物流通到外界,同時對部分羊群進行必要的免疫,建立免疫隔離帶,待所有患病羊全部撲殺以及無害化處理后21 d以上,并且未出現新疫情的情況下,可向上級申請解除封鎖。
2)開展疫苗免疫相關試驗,科學制定羊免疫程序。疫苗免疫是預防小反芻獸疫最有效的方式,免疫程序的確定應該以飼養羊群的品種、年齡、以及其他疫病的免疫程序為基礎,進行疫苗相關試驗,定期檢測抗體,由此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時調整防控方案。此外,疫苗免疫操作對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在接種前應該開展技術培訓,保證技術人員能夠掌握操作要點以及免疫反應的處置措施,建立免疫接種檔案,詳細記錄免疫接種的時間、數量、疫苗生產廠家、疫苗批號、注射劑量、村級防疫員姓名等信息。
3)加強檢疫。海安市成立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督查組,每季度或每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檢查、考核,重點檢查強制免疫的病種包括小反芻獸疫、口蹄疫的免疫情況,以保證免疫密度能夠達到100%;禁止在疫區購入任何羊只,所有引進的羊只都要有檢疫合格證明,并且在引進后隔離飼養觀察后方可繼續飼養。同時,建立規模化養殖場以及散養戶養殖檔案,確保每一只流通到市場的羊只都經檢疫合格。
4)推廣全進全出、自繁自養養殖模式。自繁自養能夠最大限度將羊場內的發病率降到最低,在海安市的小反芻獸疫防控技術推廣中,大力推廣自繁自養、全進全出養殖技術,對積極發展基礎母羊生產的養殖場給予補助,建立基礎母羊群,保證育肥羔羊的供應。
海安市自推廣小反芻獸疫防控技術以來,4年累計推廣使用羊小反芻獸疫疫苗416萬頭,疫苗使用率100%,平均抗體合格率87.48%,提高了育肥羊的成活率,降低了由于小反芻獸疫導致的養殖經濟損失。同時,此項目的大力推廣大大地促進了海安市養羊業的發展,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羊小反芻獸疫防控技術的推廣離不開組織領導和政府的支持,同時要加強對疫病防控的宣傳,提高養殖戶的防控意識,開展疫病防控工作,人員保障也是關鍵點,需要各級工作人員統一組織領導,集中開展工作,對于部分小規模飼養的養殖戶,其中的飼養管理不良,養殖防疫意識薄弱,防疫知識水平落后等問題要積極解決,促進養殖規范化、科學化,推廣健康養殖技術對預防小反芻獸疫有積極的作用。小反芻獸疫防控技術項目的實施在疫情普查、疫情報告、疫情處置、疫苗接種、消毒、檢疫、抗體監測等技術內容方面進行了研究,此項目的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