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黃雪花,郭麗萍,曹少珊,關桂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產房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若沒有做好消毒處理,患者發生感染后,會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可見,對應的科室應當做好母嬰護理,加強產房感染監控,最終保證科室內新生兒和母體的健康[1]。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分析經過信息化改革后,產婦感染控制的質量。其中對照組常規化產房護理67例。實驗組經過信息化管理后收治產婦67例。對比生產后,患者感染現象,以及患者就診滿意度,現將相關病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產婦134例,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分析經過信息化改革后,產婦感染控制的質量。對照組為2018年8月-2019年1月的常規化產房護理67例,初產婦8例,年齡23-29歲,平均(26.3±1.2)歲,經產婦6例,年齡23-28歲,平均(22.1±2.3)歲。實驗組為2019年2月-2019年8月,經過信息化管理后收治產婦14例,初產婦7例,年齡22-28歲,平均(24.3±2.4)歲,經產婦7例,年齡25-30歲,平均(26.2±1.2)歲。所有患者基礎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醫院以往的產房感染管理,主要是針對母體和嬰兒的身體情況,為產婦以及患兒進行風險管理護理,通過采取對應的措施,預防、及時就診感染現象。
經過信息化建設后,針對產房內部的環境,對細菌進行檢測,并及時觀察患者體征,分析感染原因,對于母嬰感染的問題對癥下藥。科室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感染管理小組,通過信息化建設,將護士長、醫生、助產士、護工、保潔員之間建立微信交流圈,結合信息化方式,讓對應的治療小組及時了解治療現狀,并制定針對化的感染治療方式。②改善病室,通過信息化的建設,將其和醫療設備建立對應的數據同步分析,讓醫患、醫護減少直接接觸,通過患者體征變化,分析其疾病變化。③科學調節病室環境,結合信息化處理方式,醫護人員及時調解節待產室和分娩室的溫度以及濕度,改善通風性,并對環境中的污染物、感染物進行有效監測。

表1 兩組總滿意率對比[n(%)]

表2 兩組感染情況對比[n(%)]
1.3 觀察指標 對比生產后,患者感染現象,以及患者就診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為[n(%)],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為(Mean±SD),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總滿意率對比(見表1)
2.2 兩組感染情況對比(見表2)
產婦在產房生產時候后極易發生感染,醫患,護患之前會進行頻繁的接觸,若沒有及時做好感染處理,患者很有可能被感染,患上嚴重的并發癥[2]。選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產婦34例,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分析經過信息化改革后,產婦感染控制的質量。其中對照組為2018年8月-2019年1月的常規化產房護理14例。將其按照時間階段隨機分組后,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經過對比分析,實驗組照綜合滿意率為14例(100.00%),優于對照組11例(78.57%),實驗組感染問題發生4例(28.57%),低于對照組6立(42.86%),(P<0.05)。
綜上所述,信息化建設在產房治療和護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升其就診滿意度有作用,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