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主院區心胸外科,江蘇 鹽城 224000
食管癌在腫瘤科較為常見,95%以上為鱗狀上皮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男性發生食管癌的風險較高,多數食管癌患者為局部病灶,需要及時采取手術治療來改善患者預后,但由于食管癌較為特殊,患者常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現象,術后還會出現較多并發癥,對其術后恢復以及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至關重要[1]。本次研究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食管癌手術患者實施細節護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手術的患者10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最小61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65.5±2.5)歲;病程范圍1-6個月,平均病程(3.52±0.48)個月。對照組50例患者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最小62歲,最大71歲,平均年齡(66.5±2.5)歲;病程范圍1-7個月,平均病程(3.98±0.2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與年齡、病程之間差異較小(P>0.05)。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活檢確診為食管癌;②術前均實施胃排空試驗。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疾病者;②合并嚴重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給予一定鼓勵與安慰,提高治療依從性,向其介紹手術室環境,做好術前備皮、血尿常規檢驗以及配血等準備,術后密切觀察病情以及患者的體征,加強對管道的護理,對管道進行妥善固定,保證引流通暢。
1.2.2 觀察組實施細節護理
1.2.2.1 基礎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評估,了解其需求并充分滿足,根據患者的喜好等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康復營養計劃,幫助其科學合理規劃飲食。
1.2.2.2 制定護理計劃 護理計劃的實施需要遵循客觀性原則,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史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對于理解能力較差且記憶力減退的老年患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健康宣教,直至患者理解。另外,護理計劃的制定還要遵循一致性原則,護理目標要符合患者的護理愿望與需求。此外,制定護理計劃要遵循分期性原則,需要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2]。
1.2.2.3 具體細節護理 加強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如術前指導戒煙,進行翻身與拍背、有效咳嗽訓練、吹氣或爬樓梯訓練等。術后謹遵醫囑用藥,吸氧,通過扣背以及刺激氣管協助排痰,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引流管護理,觀察引流液顏色與性狀,實施疼痛護理、安全護理、并發癥預防及護理[3]。
1.2.2.4 飲食護理 食管中漿膜層的缺乏會減慢吻合口愈合速度,所以術后要禁水禁食,可給予靜脈補液增加營養,對于放置十二指腸營養管的患者要在術后第5d經導管給予患者營養液,在術后第10d若未出現異常可給予流質飲食,無不良反應之后逐漸增加進食量,第15d可將飲食過渡至半流質,并對進食量以及進食速度嚴格控制[4]。
1.3 觀察指標 分析術后不同時間出現血管栓塞的概率、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護理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采用SAS評分與SDS評分評定患者的心理狀態,滿分80分,0-20分表示無焦慮抑郁,21-40分表示輕度焦慮抑郁,41-60分表示中度焦慮抑郁,61-80分表示重度焦慮抑郁,評分越低表示心理狀態越好。護理質量評分分值范圍在0-10分之間,共有10項內容,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5]。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 觀察組護理前心理狀態與對照組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心理狀態相較于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1:
2.2 術后不同時間出現血管栓塞的概率 觀察組術后3d、術后7d、術后10d血管栓塞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2:
2.3 護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前護理質量評分與對照組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護理質量評分相較于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3:
2.4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4:
食管癌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嚴重威脅,主要是食管鱗狀上皮出現的異常增生現象,患者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僅存在食管內異物感,在進展期會出現吞咽困難現象,晚期會出現營養不良以及消瘦等癥狀,手術治療效果較好,但圍術期實施有效護理干預可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治療效果[6,7]。

表1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Mean±SD,分)

表2 術后不同時間出現血管栓塞的概率[n(%)]

表3 護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Mean±SD,分)

表4 并發癥發生率[n(%)]
細節護理的實施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醫療安全性,通過術前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可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礙,提高治療積極性,進行禁飲禁食可降低手術風險[7]。術后加強飲食護理可給予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同時還可增強其自身的免疫力。由于食管癌患者在手術后需要留置較多管道,加強管道護理并妥善固定非常重要,可有效降低脫管或者引流管滑落等并發癥發生,對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可提升其對疾病的了解,進而不斷提升其治療依從性。研究中護理后患者心理狀態明顯改善,護理質量較高,血管栓塞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這與劉泉利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的食管癌患者在其圍術期實施細節護理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血管栓塞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