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靜 金鱗

閨蜜小莉打電話來訴苦:“婆婆到底不是親媽,還沒月嫂待我貼心!”我摸摸自個兒圓滾滾的肚皮,回道:“婆婆嘛,又不是親媽,你還指望她能多貼心?對了,把你那好月嫂留著啊,我這里也快要生了。”
孩子出生,一切順利,大家都很開心。不過,婆婆和我商量,一個好名字對寶寶的未來大有益處,所以她想托學識淵博的人給孩子取個響亮的名字。我聽了心里委屈,我也想給寶寶取名啊!自家公司生產的高級產品,怎么連冠名權都撈不著呢?
老公打圓場,說寶寶名字等我出了月子再商量。
小莉推薦的月嫂果然能干,帶孩子和嘴皮子都十分利索。我郁悶無聊,正好和這個愛說話的月嫂聊聊天,吐吐槽。
白天老公上班,我和月嫂在家里,一聊就是個把小時。
一次,我隨口抱怨婆婆不想讓我給寶寶取名,我心里不高興。月嫂用很驚訝的語氣說:“哪個孩子的名兒不是自個兒的爹娘取?就是我們老家,娃娃的名也是讓親娘定呢!”我一聽,頓覺遇到知音。
再一次,我說如果母乳時間太長,重回單位怕是要調崗了。月嫂說:“奶粉也很有營養,不愁孩子長不大。就怕婆婆不肯讓孩子喝奶粉。”
無論我說什么,月嫂都會給我幫腔,讓我十分順耳。月子里我脾氣大,家里人都怕我,也就月嫂跟我一聊倆小時。
等婆婆來了,我就跟婆婆說:“媽媽,我想自己給寶寶取名字。”婆婆聽了有些奇怪,“不是等你出了月子再商量嗎?坐月子不要太操心了。”我又提:“單位競爭厲害,如果喂大半年母乳,回去后黃花菜都要涼了。”婆婆皺起了眉頭,“母乳對孩子好!有困難我們再想辦法。”
我的要求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很郁悶。月嫂聽后說,“婆婆不是親媽,當然不會為你多考慮。”
我慢慢對婆婆有了意見。
時間一久,婆婆發現我的態度有點不對味兒了。她到底是有生活經驗的,而且因為之前和我相處愉快,所以在月嫂抱孩子下樓曬太陽時,找我聊了一次。這一聊我們才發現,原來月嫂兩頭順著對方說話,想讓兩面都拿她當個知心人兒。不光對我說“婆婆不如親媽”,還對婆婆說“孩子媽不樂意母乳,光想著自個兒上班,不心疼寶寶。”婆婆很信任我,外人說我的種種不是,她一個字都沒信,還委婉地提醒月嫂不要傳“小話”。在這之前,月嫂靠這一手,已然在上一家(閨蜜家里)成功地得到了婆媳雙方的好感,臨走時閨蜜還額外封了一個大紅包,并把她推薦到我這里。
怪不得閨蜜推薦她時,特意說:“不光活兒干得好,還是個貼心貼肺的!”
婆婆提前幾天用全工資送走了月嫂。我認人不清,覺得丟臉。婆婆卻安慰我:“這事我也有責任,看你最近心情差,就想等過一陣子,再和你多聊聊,才給外人鉆了空子。”“有一件事你得知道,我雖不是你親媽,但也是你的親人,凡事肯定會為你著想。只有你好了,這個家才會好。”我聽了有點臉紅,婆婆和我再有矛盾,也是我的親人;月嫂再怎么和我親熱,也是個外人。這次是我里外不分了!婆婆知道我要面子,從來沒跟其他人提過這事,我很感激。
閨蜜家里因為婆媳間本就有矛盾,加上月嫂用人不當,最后鬧得很不愉快。而我這里,因為婆婆的見識,和對我的信任,不但成功化解危機,還讓我倆的關系更進一層。
出了月子后,婆婆花了大量時間,輾轉托朋友找了知名大學的中文系老師,為孩子想了一個含義深遠,又朗朗上口的名字。我一聽就喜歡,給孩子報了戶口。婆婆高興極了,笑得合不攏嘴。
母乳滿6個月后,因為工作不能離崗太久,婆婆幫助我給孩子斷奶,讓我順利回單位上班。
我遇到一個好婆婆。她不是我的親媽,但她告訴我,婆媳是親人,而且是很重要的親人,婆婆說到做到。
一次,我們一家三口都在婆婆家玩。婆婆的妹妹,也就是老公的小姨,正巧也過來做客。婆婆做飯,我招待小姨,陪她聊天。二胎剛剛開放,小姨催我趁年輕,抓緊生個二胎。開始我還笑著回應,“養孩子不易,暫時沒有二胎的打算。”但小姨一直講個不停,還搬出自家媳婦要了二胎做例子,直講到后來我的笑容都要掛不住了。但小姨偏偏在興頭上,還在連聲催促,恨不得我馬上答應“今年懷,明年生。”
婆婆聽到了,連忙來客廳聲援我,“我說小妹你就別勸了,孩子們有自己的打算,每家情況都不一樣。”
小姨有點不服氣,“咱們老一輩的,就認個‘多子多福,你不是也一直很羨慕我家小子兒女雙全的嗎?以前是不讓生,那也沒法子。現在國家開放政策,怎么年紀輕輕就只圖自己快活,不肯生了呢?”婆婆聽了,有點不高興了。“楠楠是我媳婦,要催也是我和她親媽催!我雖然喜歡孩子,但要不要二胎說到底是他們小兩口自己的事情。他倆在大城市生活,負擔本來就重,養一個孩子已經有壓力了,我們做長輩的就算不能多幫忙,也要少添亂呀!”
我正在一邊低眉順眼裝賢惠,聽到婆婆向著我,可開心了,忍不住伸手給婆婆比了一個大大的贊。婆婆朝我挑挑眉毛,那意思我明白,“你看,我是站在你這邊的吧,自家親妹妹也比不過你。小姨看出在婆婆心里,我地位很高,不好意思再擺長輩架子了。再往后,逢年過節,她還是喜歡一個勁兒地催別家媳婦生二胎。但是她怕婆婆又說她,從來也不催我。
話說回來,老公家里的親朋好友,對我不但態度尊重,而且印象良好。現在想想,只怕婆婆在背后沒少出力。
婆婆待我好,我也要待婆婆好!只要有空,我就陪她一起逛街,一起買菜,一起追《甄嬛傳》,還一起聊劇情!過馬路時,不是我挽著她胳膊,就是她牽著我的手。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人去海邊,全程我都陪婆婆聊個沒完。同行的團友們看我和婆婆親親熱熱,忍不住羨慕地說:“大姐,你可是個有福人!女兒幫你又是撐傘,又是遞水的,真貼心。你女婿倒是太老實,不怎么說話。”請了年假陪父母,但全程插不上嘴的老公十分郁悶。婆婆玩心大起,一個勁兒點頭,“是呀是呀,姑爺不愛說話,隨他去好了,有女兒陪我就行。”婆婆搭臺,我當然要唱戲,面上連連點頭,私下卻忍笑忍到肚子痛。
相處越久,我們婆媳倆關系越發親近;和婆婆關系越親近,我就越好奇為什么婆婆凡事都替我著想,一點也不像我的閨蜜跟我吐槽的那樣。婆婆跟我聊開了,“女人嫁人后,事事不容易。當年我剛做新媳婦,我自個兒的婆婆也是待我很好。手把手教我處理家務活,理順人際關系。這樣,我和你公公從沒因為婆媳關系吵過架、斗過嘴,感情一直很和睦。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許多年來,我們把精力都放在工作和教育孩子上了。所以你公公這輩子能小有成績,剛剛(老公小名)能考上好大學,在大城市立足。以后你也是要當婆婆的人,兒媳婦進門頭幾年,你要信任她,凡事幫著她,讓她更快地融進這個大家庭里來。兒媳婦站穩腳跟、受到尊重了,就會為大家庭考慮,能跟你有商有量,你的兒子才沒有后顧之憂,家庭就能和和美美,下一代才能被教養好,整個家庭就能興旺。這算是咱家女人的‘家風了,你可得幫著傳下去。”我連忙笑瞇瞇地點點頭。聽了這番話,我終于明白,婆婆愛兒子,愛這個家!但她的愛不是“小愛”,而是“大愛”。別人在傷感幼鳥離巢遠去、成家立業,忍不住想再次證明自己仍是孩子的“最愛”時,我的婆婆,甚至還有我婆婆的婆婆,早就收拾好自己的小情緒,開始計劃怎么讓孩子解除后顧之憂,飛得更高、更遠了。
老公的奶奶把這份“婆媳是親人”的家風傳給了我的婆婆,我的婆婆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教給了我!正是這兩代婆婆傳承下來的大度和遠見,才讓公公從鄉下走到了城里,又讓老公從小城市走到了大城市。
婆婆不是我的親媽。但是,我是她的親人,她也是我的親人,她還是我今后的榜樣。這份“家風”,我會幫著傳承下去。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