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華
俗話說“濕氣在,百病害”,一般而言,寒濕有三個級別,調理也應對癥。
“初級”寒濕侵襲皮毛剛開始時,寒濕之氣會透過皮膚毛孔“鉆進”體內,引發皮膚瘙癢、濕疹、濕瘡等問題。針對“初級”寒濕,一方面應從外阻斷寒濕侵襲人體,例如避免在下雨天外出等;另一方面,可通過運動適當加速身體排汗,從體內驅走寒濕之氣。
“中級”寒濕多困肌骨如未能及時驅除“初級”寒濕,它們就會順勢深入到肌肉和骨骼處,進入“中級”階段,造成腰酸乏力、關節酸重等問題。此時,應適量多吃點生姜、肉桂、胡椒等具有溫經散寒功效的食物。還可使用拔罐、艾灸等方式加速排出寒濕之氣。臨床上,常選取神闕穴(臍中央處)、關元穴(臍中下3寸處)、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涌泉穴(腳心處)等穴位進行調理。
“重級”寒濕深入臟腑若寒濕之氣已深入臟腑,開始步入“重級”階段,患者會全身受累,出現畏寒肢冷、腹痛腹瀉、周身浮腫等癥狀。此時,最好去醫院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