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蓓卡

1960年,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舉辦了第一屆中日圍棋友誼賽。30場比賽,在日本還讓子的情況下,中國只贏了兩場。
第二年,日本再來,一個55歲的日本女棋手,專業級別只有5段,8戰8勝,橫掃中國所有的頂尖高手。
幾千年前帝堯發明了圍棋,唐朝時才傳入日本,如今我們卻被日本人全面碾壓,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僅是面子上掛不住的問題,這是莫大的恥辱。
有一位元帥坐不住了。他就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他說:“棋運興,國運興!”他立即決定,振興圍棋事業,要從培養“娃娃棋手”抓起。
1962年,全國6個城市舉辦了少年兒童圍棋賽,一個11歲的小男孩獲得了北京市的冠軍,他就是聶衛平。
聶衛平下圍棋是無師自通,他的父親是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學生,在中國科協工作。他最早的棋友是他的兩個弟弟——聶繼波、聶繼志,這兩個名字是紀念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叔叔。
聶衛平有一項缺陷:先天性心臟病。體育課都不能上的他,只好選擇智力游戲。從小他就喜歡下棋,下到休克都停不下來。在他下圍棋的天賦傳開后,陳毅在內的好多國家領導人,都找他去下棋。如果不是天天跟這些人待在一起,下圍棋對聶衛平來說,可能也只是個愛好,不會知道下棋還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榮譽。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陳毅對他說,原子彈相當于圍棋的九段,中國有了原子彈,也就是有了九段,而中國圍棋目前還沒有九段,你們將來要打敗日本的九段!
20世紀80年代,聶衛平有了更多和日本人下棋的機會。
那時國內正掀起一陣“日本熱”,日本電影周在北京開幕,高倉健主演的《追捕》大火。姜文后來說:張藝謀不僅走路姿勢,連剃的頭都能找到高倉健的影子。但同時,國人也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日本圍棋高手小林光一來中國比賽,在北京體育館和棋迷見面,像一個狂妄的日本武士一樣地說:“日本圍棋有傳統,此次比賽不能輸,我要戰至最后。”
全場一片死寂,只能沉默。
聶衛平后來對決小林光一,特意脫下了西裝,披上一件印有“中國”二字的運動服。
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每方派出八名棋手打擂臺,車輪戰。日本棋手中有六名是九段高手,顯然志在必得。
賽前,中日圍棋雜志都進行了一場讀者答卷預測,日方有91%的人認為日本必勝,還有日本人寫文章說,日本出三名棋手就可以結束戰斗!中國也有超過80%的人覺得我們不會贏。剩下那20%估計也少不了感情票。畢竟,連國家體委都有人擔心,要是人家一個人把我們刷到底怎么辦?最后定的指標是,中國隊只要能請出日本第六名選手就是勝利。結果,最后一個出場的中方主將聶衛平,連著打敗了日本三名超一流高手,直接取得了勝利!日方主將藤澤秀行九段承認,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出場,更沒有想到自己會輸。
聶衛平就這樣成了“抗日英雄”,他去清華北大做報告,被學生抬起來在校園里游行。一個老山前線的戰士給聶衛平寫信說:我們在前線奮戰,就是為了你能在后方擊敗日本棋手!當時,中國女排也是聲名遠揚,但女排是一個團體,聶衛平是一個人。無數人眼含淚花,奔走相告,中國有人了!打敗小日本了!
輸給聶衛平的三名日本超一流棋手,一起剃了光頭,向日本謝罪。
一位省委書記感慨地說:如果陳毅老總九泉有知,也會為今天的成績高興!中國圍棋隊的隊員們一起去了八寶山,在陳毅的遺像前告慰,并把聶衛平擊敗日本棋手的棋譜擺在靈前。
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第二屆擂臺賽,聶衛平連挑五名日本高手,又贏了!
日本棋院顧問吉國一郎臉色陰沉地出來講話:“日本自稱是圍棋王國,而且日本的九段棋手是中國的二十倍還多。日本圍棋在第三屆擂臺賽上絕對不能再輸了,因為第一屆輸日本可以解釋為輕敵,第二屆輸還可以說準備不足,但第三屆輸,則日本圍棋將無言以答。我在這里呼吁第三屆日本的參賽棋手,即便全力拼命,也要奪回勝利!”
這時候,日本的經濟發展領先中國,福布斯1987年第一次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前四名都是日本的房地產商。而當時的中國甚至還沒有一臺自己制造的錄音機。即便如此,第三屆擂臺賽日本還是輸了,輸給了中方主將聶衛平。
文學、女排和圍棋,成了中國80年代大學最熱門的話題,所有大學都成立了圍棋社,應者如云。無數小孩子被父母帶著,去做了一名懵懂的小棋手。
聶衛平在中日兩國的擂臺賽上,叱咤風云了整整3年。這3年,國內出版的圍棋書籍,是之前28年出版數量的三倍。聶衛平被國家體委授予了“棋圣”的稱號。
聶衛平曾經這么說過,我最好的弟子是馬曉春,但真正拜過師的只有一位,他的名字叫金庸。
大俠拜師棋圣,還得再回到1983年。聶衛平在廣州參加比賽,金庸托人告訴他,想要拜師學圍棋,聶衛平以為就是說說,畢竟那是金庸,還大他28歲。沒想到金庸一見面,立刻準備三叩九拜,聶衛平趕緊拉住不讓他磕頭。最后,金庸當著眾人的面,恭恭敬敬鞠了三個躬。此后一見面,金庸開口就喊師父。
有一次,聶衛平來香港比賽,金庸知道他喜歡吃螃蟹,就專門在家里請他吃了一頓螃蟹,從下午5點一直吃到晚上十點半,聶衛平一個人吃了13只。當時金庸家里的兩個菲傭對他有點怠慢,可能是沒見過這么貪吃的人,結果第二天,金庸的太太把她們全開了。這位太太叫林樂怡,洋名阿May。在酒店做女侍應時遇到了金庸,成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可能是跟大俠在一起生活久了,做起事來殺伐果斷,頗有江湖style。
去年,金庸逝世,聶衛平發文追悼:愿彼岸仍有黑白緣分,閑敲棋子,快意江湖!
如今的聶衛平,不再是一線沖殺的那個“抗日奇俠”。總共十一屆的中日圍棋擂臺賽,中國方面以7比4大勝。如今的圍棋世界排名前十中,中國占得了八個席位,已然奪回千年來的主動權,中國的GDP,也和圍棋一樣崛起,遠超日本,這應了陳毅那句話:棋運興,國運興。圍棋恢復到它的本來地位,黑白兩色361個點的智力游戲。那個生猛的時代漸漸遠去,有的人幾經人生起落,有的人仍在風口浪尖,有的人退出歷史舞臺,更多的人,像聶衛平一樣,過著自己平靜的生活。
聶衛平說,擂臺賽,就像黃果樹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非常壯觀,可落到下面,就變成潺潺溪水了。每個人都是這樣,有壯闊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最終都會歸于平靜。“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平靜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