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時報》2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科技企業正在繪制豬臉囊括每頭豬臉部特征的數據庫、可探測出正咳嗽的豬的聲音掃描儀、能配送正確飼料量的機器人……這或將是中國未來養豬場的樣子。為保護這個國家的豬,中國公司正各顯其能,紛紛將臉部和聲音識別以及其他先進技術派上用場。
豬年,中國的許多豬正遭受致命豬瘟,危及該國餐桌主要肉食的供給。提出“未來豬場”構想的廣州一家小科技公司負責人杰克遜·何說:“如果它沒精神、不肯進食,某些情況下就能預測這頭豬是否生病。”中國那些龍頭科技企業也希望對豬備加呵護。阿里巴巴及其對手京東正使用攝像頭跟蹤豬臉,前者還使用聲音識別軟件檢測豬咳嗽。
如今,許多中國人都在迅速接受幾乎有關任何問題的高科技解決方案。一場數字革命已將中國變為一個近乎所有服務——金融、外賣、美甲、寵物美容等——都能通過手機召之即來的國度。在中國,臉部識別已被用于在公廁發放手紙、在火車站抓捕罪犯和在住宅小區開門等諸多領域。
然而,對豬發動的這場攻勢或許為時尚早。香港城市大學獸醫流行病學教授法伊弗說:“我喜歡這個主意和概念,但若不奏效就會適得其反。”中國一些豬農也心存疑慮。盡管正關閉整合眾多污染環境的小型養殖場,但迄今中國仍有半數養豬場(2600萬)是小型的。一位小有名氣的豬農說,“除非大型養豬場,僅有一兩百頭豬的豬場不會認為這有什么用。”
但在更大范圍,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支持促進“智能養殖”和信息技術應用。去年8月,北京市的農業官員還稱贊使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的智能養豬方式。
因此,當非洲豬瘟肆虐中國豬場時,該國眾多科技企業看到機會。如今已有多家大型養豬場使用相關技術。豬臉識別技術與人臉識別技術的方式相同,只不過,豬并非總是配合。為此,有關科技企業正利用視頻捕捉豬的形象。杰克遜·何說,盡管此類技術無法消除豬瘟,但有助于豬農更早發現疫情。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繪制”一張豬臉的費用高達7美元,但中國的農業專家表示樂觀,認為有關技術成本會逐漸下降。▲
(作者Sui-LeeWee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