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華
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影響過毛澤東青年時代的革命道路選擇,那就是廣告。
辛亥革命后,毛澤東退出了軍隊,接受“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主張,繼續讀書。但是如何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讓毛澤東很傷腦筋。幸好他很快發現了一條捷徑——報紙廣告。
毛澤東在1936 年與埃德加·斯諾的談話中說:“先是一則警政學校的廣告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去報名投考。考試以前,我又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學校的廣告,它不收學費,供給膳宿,還答應給些津貼。這是一則吸引人、鼓舞人的廣告。它說制造肥皂可以大大造福社會,富國利民。我改變了投考警校的念頭,決定去做一個肥皂制造家。”而后又“讀到它(法政學校)一個誘人的廣告。它保證三年畢業之后,學生會立即變成官”,為著將來做法官和京官的前途,毛澤東也報考了法政學校。在這些學校里,毛澤東待的時間都很短。
后來,毛澤東又被廣告吸引,進過兩所商業學校,還考過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后改名為省立第一中學)。半年后,毛澤東由于不滿刻板的課程和陳舊的規則,轉為到省立圖書館自學。可以說,這時毛澤東對學校的選擇都受到了廣告的直接影響。
1912 年冬,決定要去當一名教師的毛澤東看到了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招生廣告,學校承諾:考生一旦考試合格入學,學校將不收學費,而且膳宿費很低。正是這樣一則廣告,使毛澤東與湖南一師結下了七年之緣,并在這里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9 年,毛澤東同當年的老同學談話時說:“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也沒有到外國留過學,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了基礎。”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