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建
小學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是反饋與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一把最有效的尺子。作為銜接課內與課外的橋梁和紐帶,作業設計這一環節不僅必不可少,而且相當重要。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的影響根深蒂固,迄今為止小學數學作業還沒有擺脫應付式布置及題海戰術的桎梏,這種沒經過精心設計的作業,對學生而言純粹是一種負擔,它不但沒有起到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作用,而且還嚴重制約著教學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基于“減負”“零作業”這個大背景,數學作業應該怎樣設計才能達到高效作業的要求?從當前小學數學作業的現狀來看,要打造小學數學高效作業,必須從“以精準求高效”“以層次求高效”“以興趣求高效”入手。
一、以精準求高效
小學數學作業應當走“精準”之路,通過“精準”設計與布置實現“高效作業”。
首先,設計作業的目的要精準。所謂作業,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檢測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并幫助其鞏固和應用的各種練習。它是促進學生觸類旁通,讓思維更活躍的重要載體;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并有效調整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設計小學數學作業,必須達到“四個有利于”的目的:第一,要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并形成數學能力。這一目的最基本又最重要。例如,設計“認識圖形”這一作業,首要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各種物體的形狀和特點,并建立空間觀念。二是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作業練習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毫無疑問必須將注重數學思考作為其設計的一項重要原則。三是要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注重問題解答正確與否,而且要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獲得科學知識的堅強毅力。”而要達到這一要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作業。四是要有利于啟發學生學以致用和創造性發展,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其次,設計作業的數量要精準。在設計作業過程中,必須對作業數量進行有效分析和精準把握,數量太多會抑制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挫傷他們學習積極性;反之,數量太少,則達不到“溫故知新”,即練習和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效果。因此,設計作業前,必須對學情進行詳細考察,考察的重點在于距離教學目標還缺少什么、學生學習的思維障礙在哪里等,然后以不加重學生作業負擔為原則,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的數量。基于此,在設計小學生作業時,我始終遵循“三嚴”的原則:一是嚴禁作業量超過規定時間。對于一、二年級,我只適當布置一些口頭作業,不布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量嚴格控制在60分鐘以下。二是嚴禁出現不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作業。對于知識點覆蓋面不大、不能培養學生能力及開發智力的作業,堅決予以剔除。三是嚴禁重復、機械、無效的作業。我歷來反對以抄寫同一題作業幾十遍甚至上百遍來處罰學生。
再次,評價作業的方式要精準。對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情況的評價,作業是最常用、最直觀、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它不僅具有診測與甄別、反饋與調控和激勵與促進的功能,還具有簡便易行、杠桿導向、了解信息全等特點。
二、以層次求高效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他們所在的領域不同而已。因此,每一個孩子客觀上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充分尊重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風格,充分認識并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通過差異教學都能充分展示其閃光點,都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基于這一認識,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時,我堅持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習慣、興趣差異,設計出不同的、適合各類的多樣性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不但能有效地完成作業,而且還能學有所得。這種分層設計作業的模式,是一種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讓全體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樂趣的全新教學理念,它兼顧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設計“周長”這一課的作業,就可以為四層:
第一層:計算并記錄數學、語文等課本的周長。
第二層:用皮尺或尺子丈量家中物品如門、窗等,并計算其周長。
第三層:用皮尺或尺子丈量心形、多邊形等家里物品中的不規則圖形,并計算其周長。
第四層:兩只小螞蟻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它們分別圍著一個四邊形和一個不規則圖形爬了一圈后,都堅持認為自己的本領大、爬的長度最長,并為此爭論半天、誰也不服氣誰。請你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幫助它們解決這一難題。
設計上述四個層次的作業,是依據數學能力的差異進行的。數學能力偏低的學生練習第一層次作業;能力中等的學生練習第二、第三層次的作業;能力較強的學生練習第三、第四層次的作業。這里要說明的是,作業分層是指在作業設計上“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進行分組”,目的是為了優化彈性作業結構,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數量、不同內容的作業,而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去布置考核性作業。
三、以興趣求高效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張載也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之源和最活躍的因素。學生只有對數學作業產生濃厚興趣并養成習慣時,才能鍥而不舍、知難前行。因為,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完成作業的強大活力,就能使自己思維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否則,學生就會對作業產生厭倦而提不起興趣。基于這一認識,我經常有意識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獨具創意和自由靈動的作業,來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變“要我作業”為“我要作業”。
綜上所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作業盡管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件難度不小的工作。但任何事情辦法總比困難多。牽牛要牽牛鼻子。同樣的道理,只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作業觀,掌握精準、層次、興趣的作業設計理念,就一定能賦予數學作業生命的色彩,使之成為他們放飛數學潛能的天空!
【作者單位:周寧縣咸村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