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茂
數學在小學教學中一直都是一個難處。假設思維在小學教學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數學是一個有思維的學科,它是靈活多變的,這就需要學生們從小建立一個靈活的思維,這樣才能比較輕松地去學習數學知識,而老師應該試著去引導學生們去建立這種思維。本文論述老師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這種假設思維,以及學生們在實際學習中應該如何完美地應用。
數學的學習一直都是讓老師們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們需要打好基礎的時期,老師們都不舍得放棄每一個學生,經過大量的實踐認證,假設思維是一個讓學生很好學習數學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當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這種思維之后就會很容易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并且這種思維方式也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學生們積極參與觀察、實驗、假設等教學,從小就要培養學生們的這種思維方式,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們不斷地通過題海戰術去學會如何做題,從而學會做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不能讓學生深入地去學習數學,而且會讓學生們對數學產生厭惡,所以假設思維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一、假設思維的定義和教學特點
假設思維是一種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種種事物,來研究事物本體的一種方式。它不是一種異想天開的想象,而是有實際和科學依據的,對得到的問題進行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這樣得到的假設才是有價值的。假設思維的養成可以培養出學生們一些優秀的特點,當學生們擁有這種思維,他就會主動地去學習有關數學的知識,主動學習一定會比被動學習的效率高很多。所以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式,去激發他們對于假設思維的開拓,只有當學生們對數學學習建立了興趣,老師才能在之后的學習之中將學生吸引進來。當然假設思維還有一定的參透性,當學生擁有假設思維的時候,學生在遇到陌生的問題的時候,不是像傳統的老師教學生一樣,學生需要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上,慢慢去了解所遇到的新問題,使學生通過這種思維方式將問題從陌生慢慢變成熟悉,從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要求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地將假設思維加入學生們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
二、假設思維在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剛剛接觸應用題和解答題的小學生們來說,用常規的解決方法,學生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老師要教學生們好好地運用假設思維,將陌生的解題條件變得熟悉,就可以讓學生們很輕松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做應用題的時候,在合理的情境下,老師將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得到結論。如:有一份工作,甲完成工作的五分之一用了二十天,剩下的交給乙來解決,已知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兩倍,求乙需要工作多少天才能完成這個工作。如果讓學生來回答就會說不知道具體的工作量是多大無法求出,這時學生要是有假設思維就可以知道把這個工作量設為一,就可以將問題解決;還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學的四則運算中,如果只是將呆板的數字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去運算,可能算一算學生們就會產生厭惡,假設老師將枯燥的數字換成糖果,就會使學生們很快地運算出結果來,這不僅能慢慢地增長學生們的知識水平,還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當學生們學習計算平均數的時候,用糖果去“引誘”是行不通的,除法運算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但是乘法表對于學生們來說都是比較簡單的,這時老師們就要引導學生們反向思維,告訴學生們去解決這類問題,讓學生們不再被這種難題所困擾,這就是假設思維在數學教學中具體應用。
三、假設思維的鞏固和延伸
小學階段,其實是學生們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們所建立的種種思想應該就會定型,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這個時期老師將假設思維成功地傳授給學生們是十分關鍵的。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闊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們擁有創新思維,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通過不斷地積累,讓學生們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水平。所以小學老師需要運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不斷地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老師們要應用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們開始自主地思考問題,不斷增強自己的技能。當然在解決問題之后,不能只是會解決當時所遇到的問題,老師們還要培養學生們舉一反三的能力,不僅要學會克服所遇到相似的問題,在遇到陌生的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害怕,應該多想想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斷地結合實際和運用嚴謹的科學理論,將陌生問題慢慢地變得熟悉簡單,從而加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斷增強。
四、結語
通過上述對于假設思維的描述,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種教學方法的可實施性和效率。學生們在擁有這種思維方式之后就可以很輕松地應對大量的數學問題,減少對數學的厭惡,增加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會因為遇到新的數學問題而不知所措,可以根據自己擁有的假設思維慢慢地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會運用自己的思維,將問題的難度降低,從而巧妙地解決問題;學會遇到具體的問題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作者單位:信宜市第六小學 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