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香
摘要:自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云平臺+課堂教學加速融合。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將使課堂實效停滯不前,但是新的教學技術如果超越了教學實際也會降低課堂的有效性。如何借助云平臺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成了教師當下應該解決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云教學平臺;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什么是課堂的有效性策略
北師大的趙亞夫教授在他主編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中提出:有效教學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對信息進行加工,通過積極的探索獲得新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不應該是被動、消極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有效教學策略就是要求教師在開放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整合已學過的各學科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熱情,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移動平臺“教學助手”與高考復習融合的必要性
歷史教學策略現(xiàn)狀:教師普遍理念落后,知識本位和教師本位依然是復習的指導思想,教師的復習目標設計不科學,忽視課堂知識的生成;教師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對學生個性差異的了解;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課堂上依舊采用滿堂灌和一言堂形式;教學有效性的表現(xiàn)是成績,有效性提升基本上靠“嚴查和題海戰(zhàn)術”。學生的學習基本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切都靠死記硬背;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旦試題脫離課本,多數(shù)學生就陷入“老虎吃天,無從下手”的狀態(tài)。當下技術變革進入中學課堂已是大勢所趨: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入新時代、新階段。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中國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變革。作為教育教學戰(zhàn)線的工作者,教師必須認清教育教學環(huán)境及發(fā)展趨勢,及時調(diào)整教育理念和方法,緊隨改革的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三教師借助云平臺提升復習課的效率,幫助學生實現(xiàn)夢想刻不容緩。
三、應用云平臺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構建以“學科素養(yǎng)”為本,以“云平臺”為輔,“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變化亮點之一是提出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要素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隨著新標準的問世,知識本位的時代即將結束,能力培養(yǎng)已成為高考考查的重點目標,所以我們要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借助“云校平臺”沖破一支粉筆的時代,沖破題海戰(zhàn)術的時代,構建“以能力培養(yǎng)”為本,“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的復習課新策略。
(二)借助“教學助手——在線檢測”,制定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教學目標是我們課堂的方向,有的放矢會事半功倍,無的放矢則是事倍功半。然而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jù),所以學情分析變得非常重要。傳統(tǒng)教學平臺下學情大多數(shù)憑經(jīng)驗來判斷,而云教學平臺下,我們借助“移動平臺——教學助手”上傳提前制定的導學案,學生則借助平板或智能手機、電腦等手段登錄這個平臺進行“網(wǎng)絡答題”,后臺處理結果會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并且上傳平臺。教師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依據(jù)數(shù)據(jù)對教學目標重新修訂。借助這個平臺不僅實現(xiàn)了學情的精準判斷和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而且實現(xiàn)了對弱勢學生的學習關注。
(三)借助“教學助手——課前導學”幫助弱勢學生,關注學生差異
弱勢學生是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他們的成績不僅影響升學率,而且他們的課堂狀態(tài)也會影響教學進度。這些學生由于基礎弱,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幫助這些學生變得非常重要。傳統(tǒng)教學下教師的辦法就是逼著學生抄筆記、背知識點,往往引起學生的反感和不滿,出力不討好。云時代下,教師可以借助平臺把教學資料(課件、微課等)上傳到網(wǎng)絡,學生也可以借助平臺實現(xiàn)再學習,彌補了課堂效率不高的遺憾,對于改變學生狀況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實現(xiàn)差異性教學。
(四)借助“教學助手——互動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互動課堂”是教師借助“手機APP——教學助手”,把學生的作品上傳,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并且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通過學生點評有助于學生批判精神的形成。這個平臺是實現(xiàn)小組合作的幫手,我們可以利用平臺呈現(xiàn)難度較大的題,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成不同小組,借助小組的力量挖掘知識,化解難點,然后通過平臺呈現(xiàn)學習成果。通過學生互動不僅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而且會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平臺的應用加速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促進了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
自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云平臺+課堂教學的融合加速。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但也不能對技術盲從、盲信。一切教學手段革新都要符合教學要求,超越了則會降低課堂的有效性,保守也會使課堂停滯不前。總之,云平臺十課堂在理性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天樞.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歷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海外英語,2017(24).
[2]祝智庭,賀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創(chuàng)新[J].電化教育研究,2014(3).
注: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項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歷史教與學變革研究”(課題編號:JXKT-LS-05-032)研究成果。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