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一、設計意圖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引入史料,通過問題的設置,通過師生共同合作,讓洋務運動相關史實在教學課堂上得到具體落實,“感知洋務運動”“探究洋務運動”“感悟洋務運動”三部分,次第展開,層層相因,環環相扣,展現出近代史上洋務運動那段波瀾壯闊而又沉凝悲壯的歷史。
二、教材分析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三個層次中的第一層次,是邁出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本課內容上承民族危機和國內階級矛盾,下啟仁人志士從制度到思想的繼續探索,貫穿形成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一條重要歷史主線,在中國近代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
三、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結合習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的主張、2017年新課程標準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體要求、“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科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具體學情進行本課的設計。
四、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以及運動的評價,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即唯物史觀核心素養的培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前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和思維導圖的繪制,落實基礎知識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整理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失敗原因的分析和近代化表現的探究,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處理史料的能力,并樹立論從史出的意識,即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先進中國人在近代為救國而進行的不斷努力和不懈探索,使學生體會到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樹立為祖國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意識,即對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落實。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評價。
2.難點: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洋務運動邁出中國近代化的具體表現。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發放本課的學案,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前預習,繪制思維導圖,為課上學習做準備。
(二)課上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中國夢”視頻
【設計意圖】從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為本課《富強的初夢——洋務運動》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部分:感知洋務運動
環節一:多媒體展示洋務運動課前導學案和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簡要的點評,肯定優點,提出意見和建議。
環節二:多媒體展示課堂檢測習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導學案梳理基礎知識,學生動手繪制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印象,對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有很大的幫助,通過習題檢測學生掌握情況,進而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探究洋務運動
探究問題一:洋務運動歷時30余年,為什么最終走向了失敗的末路?
多媒體展示相關史料:材料一自強之道,在于修道德,非鐵路火輪,火輪一開,震動龍脈,害我國體。
——摘自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輪船招商開平礦,創自商人盡商股。辦有成效倏忽變,官奪商權難自主。官督商辦勢如虎,華商從此不及人。
——鄭觀應《商務嘆》
材料三洋匠與中國立合同,若干年造船若干號,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餉,洋匠挾技居奇,唯利是圖。
——《福州船政局》
材料四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
——李鴻章學給幕僚吳永的信《庚子西狩叢談》
問題:師生共同閱讀史料、分析史料,得出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1.受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的阻撓。
2.封建官僚的壓榨。
3.外國工匠利用中國官員不懂技術,敲詐勒索,以謀取私利。
4.洋務運動只學習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沒有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
以動畫圖片總結失敗原因,進而得出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源。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對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培養學生研讀史料,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提升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案養。
過渡:大屏幕展示洋務運動期間創造的多個“第一”相關圖片史料和圖表史料,引出洋務運動影響,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探究問題二:洋務運動邁出中國近代化歷程第一步的具體表現?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成果。
教師:總結歸納近代化表現:
軍事工業近代化、民用工業近代化、交通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近代化表現,調動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運用,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三部分:感悟洋務運動——薪火相傳有來人
教師過渡:洋務運動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它卻給中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僅學習西方科技不行,我們就學政治制度,學政治制度還不夠,我們就思想解放,而這一切的變化都可以看成是洋務運動帶來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富強中國夢雖然破碎了,但中國人追求夢想的腳步卻并未停止。
多媒體展示:42歲的實業家斟謇,棄官從商,實業救國。
34歲的詹天佑,修筑鐵路,科技救國。
32歲的梁啟超,公車上書,改良救國。
29歲的孫中山,暴力顛覆,革命救國。
【設計意圖】通過對“薪火相傳有來人,中國人的繼續應戰”介紹,以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進行本課的思想升華,把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形成學生為“中國夢”而奮斗的情感,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作業:我眼中的李鴻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對李鴻章有關史實分析后,對其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為高考中歷史小論文的書寫奠定基礎。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