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祥 曹麗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結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在課堂上借助互動教學充分體現人文性以及實踐性等特征,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交流探討的教學氛圍,從而助力學生形成法律意識、正確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的建構體系。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互動教學做一探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探究
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就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圍繞初中生的品德修養開展教學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內容,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該課程的教學目的,為了讓初中生的道德品質得到塑造與發展,也為了培養其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必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激活,樂于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同時加強師生與生生互動,有熱點、有關注、有討論、有探究、有思考,通過依托一些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討論交流等形式開展互動教學,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吸引力,學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說,從意識到行動逐步深化知識并外化于行,從而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留有余地,平等互動
課堂上開展互動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協調與共鳴,也需要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能夠預設需要多長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以及探究,例如,在教學《對社會負責》一課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案例進行講解。首先給學生講了陳光標與命運抗爭、慈濟天下的故事,之后,教師設計了“你們佩服不佩服陳光標的毅力?”““你想成為他那樣的人嗎?”“當地群眾為啥愛戴和尊重他?”通過幾個問題,引發學生對人生、對責任、對追求等的理解和深深思考。旨在讓學生建立作為人就要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框架,從而對自我的人生價值觀進行反思、比對,以陳光標為榜樣,及時調整航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觀念。一連串的問題提出,教師不必急著聽學生的回答,那并不是教師的出題初衷,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思考,沉淀故事,回顧事件,解讀人物,暗自對自我的一些膚淺認知進行分析和判斷。同時,再一次將這一優秀人物身上的品格進行回味和咀嚼,教師不需要提前告知學生應該怎樣,用一種“預設”想法去干擾學生的思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教師則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地進行表達和闡述,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平等的,而不是學生剛說到一半,教師就會粗魯打斷,又或者是搶著替學生回答,在學生表達時,教師需要做一位傾聽者,認真細致地聽,從中體會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從其語言中發現學生的認知盲點或者是思維短視,從而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做到有的放矢、巧妙引導。學生也會對教師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心悅誠服,從而師生之間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友善的寬容的關系,這其實就是道德品質的一種自然流露和培養。
二、借“題”發揮,自然互動
盡管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學內容略顯枯燥,但是里面的法律常識與道德范本則是學生需要吸納的精華,并形成行動的指南。教師在授課時,既要結合教材內容,又要進行教學輔助素材的精心選擇并有效使用,用與之相關聯的教學案材創造互動的機會和話題,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學生的思維。如,教學《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的《生命可以永恒嗎》,教師以此題目就可以作為引子,讓學生思索:生命能不能永恒?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課前就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收集相關的資料,或者用具體的事例來闡述,抑或者用圖片、視頻以及小組自編自導舞臺劇等進行藝術性的回答。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意識,對于生命的認知也有了些許理性想法,教師不必要在課堂上用一環套一環的問題“引君人甕”,不如放手,讓學生成為這一問題的“系鈴人”和“解鈴人”,鼓勵學生大膽設想,也鼓勵采取多種形式表達。這樣的互動教學才能真正催生學生的主動意識,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成“會思考的蘆葦”,一旦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去解決問題,不用套路去約束學生,在必要時、關鍵處進行點撥,師生的互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卡點”,或者是思維困頓時,不越姐代庖,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平等的,那么,學生在這一良好土壤中創新意識就會自然萌芽,互動頻率也會越來越多。
三、搭建平臺,合作互動
如今,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師生、生生互動就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內容。無論是案例分析,還是問題釋疑,小組合作學習成了有效手段。通過小組成員的互動,共同推進學習的進程,在討論中言語交鋒,在交流中思想碰撞,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投入,并且圍繞問題在做劇烈的思想活動,這無疑對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教學《依法進行自我保護》一課時,以“侵犯未成年人權利”的案件為范例,教師讓各小組模擬法庭教學活動,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角色的定位,生生之間進行討論辯論,既做到對案件的全面分析,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每一角色的特殊性,從而在互動中理解和掌握相應法律知識,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總之,教師從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出發,利用互動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其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提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施麗燕.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態型課堂互動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7.
[2]邵永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