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玉明
(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眾多,化學符號及反應原理難記,不僅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對學生也提出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為此,教師轉變角色,加強對翻轉課堂的運用,這對深化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翻轉課堂指的是通過對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內化知識的翻轉安排,改變師生在傳統教學中的角色關系,并重新設計、規劃課堂時間的使用,革新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通常涵蓋傳授知識、內化知識這兩個階段,教師通過課上的講解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課下的學習和實踐內化知識。但在翻轉課堂上,這樣的傳統模式被顛覆,教師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在課下傳授知識,學生則在教師的幫助、同學的協助下在課上內化知識[1]。如今高校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傳統模式依舊存在,教師占據主體地位,依賴教材、粉筆、黑板授課,重視講解理論,忽視學生的理解與內化;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無法主動獲取知識,壓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長此以往,學生們逐漸對有機化學失去興趣和熱情,課程教學陷入低效乃至無效的困境。由此可見,高校教師應基于當前的教育模式進一步改革,把翻轉課堂運用于有機化學教學,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翻轉課堂的運用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通過多次觀看視頻材料,完成自學,掌握基本知識和重難點知識[2]。那么為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材料的過程中高效獲取有機化學知識,達到掌握基本知識與重難點內容的水準,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就要滿足更高的視頻制作要求。即錄制精悍短小的視頻資料,把播放教學視頻的時間長短控制在學生科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范圍內,一般為8~10min。教師必須在這一有效時間里根據教材大綱清晰展示知識點,并且視頻內容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承擔讓學生內化吸收知識的任務。
如針對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應用的教學,教師制作教學視頻時從學生熟悉的合成化合物“對溴硝基苯”入手,通過問題的形式展示知識,引導他們通過逆合成法對“對溴硝基苯”的合成原料做出推斷。在教學視頻中,教師演示合成該物質的過程,讓學生們在觀看中體會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的奇妙,并思考為什么要讓苯環先鹵化后硝化。此時要注意控制視頻的時間節點,預留思考時間。這樣的教學視頻不再是單調枯燥的知識點講述,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清楚需要掌握的知識與信息,主動積極地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教學包括教和學兩個過程,翻轉課堂讓其變得更靈活。在有機化學教學的翻轉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定位從知識灌輸者、權威者變成知識提供者、引導者及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向導,這要求教師擺正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3]。首先,更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為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知識絕非千篇一律,現有知識基礎和知識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及時采取多種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幫助他們解答疑惑;其次,更重視有機化學知識的引導性,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形成翻轉課堂。
如針對親電加成反應(烯烴的特征反應)的教學,這一知識點適合通過多個視頻和翻轉課堂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傳統模式是講解實例,在翻轉課堂的運用下,教師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方式了解該反應,教材中的反應實例只是輔助。第一,針對親電加成反應,盡管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學過加成反應,但親電試劑是新知識,所以教師可基于進攻試劑的種類——親核試劑、親電試劑,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理解這兩種試劑的性質、結構,并分析總結常見親核試劑、親電試劑的種類。第二,通過視頻和教材的學習,以親電加成反應的歷程或步驟為主題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分解該知識點,指引學生歸納反應的步驟,并對每一個步驟的產物加以討論。第三,在判斷親電加成反應的產物時,教材里對馬氏規則的闡述有限,但這是重要知識點,所以教師繼續運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分析碳正離子的穩定性、電子效應,自行總結馬氏規則的本質、適用范圍。
評價是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涉及到對學生學習環節的態度和效果的評價[4]。學生學習的過程通常會被一些平臺記錄下來,這是評價的一個依據,教師再配合一些測試題就能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激勵、監督、導向和調節等作用。因為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是自學,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可以提高學習能力,但教師也要注意觀察他們的學習動態,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多方面考察學習效果,有效監督其認真學習。
如針對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學,為考察學生在翻轉課堂的學習效果,教師就可通過多種途徑評價,包括課堂小測、小組互評和學生自評。在課堂小測中,教師為學生布置關于炔烴和烯烴命名的題目,對學生掌握命名規則的程度進行測試;通過小組互評、學生自評,了解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命名的狀態和遇到的問題,據此調整翻轉課堂教學策略。之后教師結合這些內容實施綜合評價,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并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們的化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促使翻轉課堂教學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高校教師運用翻轉課堂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注意全面設計有機化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教師不僅要設計視頻資料、課堂形式,還要按照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知識的情況和學習特點、專業培養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如很多學生在應試教育及教師權威的思想的制約下不善于開口辯論、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時就要強調交流與互動。與此同時,有機化學課程中并非所有內容都適合運用翻轉課堂,教師要注意針對某些內容進行混合式教學,準備的教學資源應覆蓋大綱的基本內容,形式多樣,滿足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此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應圍繞重難點知識進行學習、討論,盡量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問題的討論,通過靈活的、有效的考評方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當然,準備翻轉課堂的學習資料及提供課下在線輔導服務的工作量都很大,教師團隊的支持必不可少,教師們要注意加強交流與合作,合力建設并共享相關教學資源,共同提升有機化學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是現階段高校《有機化學》教學中相對理想的模式,能改變因課程內容多進行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解放學生思想,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成功完成角色的轉變,從而提高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最終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學生高效學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