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平,李 菲,朱彥蓓,王溪源,王治鈞
(1.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 071002)
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比上年增加0.3個百分點[1]。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設備的研發和上市,通過掌上終端、服務器、個人計算機等多平臺收發信息成為社會趨勢,移動信息應運而生。而處于弱勢群體的老年人因身體狀況(視力、聽力、腿腳等)欠佳,不能便利地閱讀書籍報刊,不能更好地參與社會交流,滿足不了自身的閱讀和生活需求,而無需外出、不必花費過多時間精力即可通過移動設備獲取具有便捷性、即時性、高效性、易用性的移動信息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所以老年人在移動信息服務方面的需求日益凸顯,為其提供移動信息服務有著顯著的時代性和必要性,老年人信息服務問題也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孫沁[2]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得出必須解決養老需求多元與服務方式單一這一結構矛盾,利用網絡解決養老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問題,打造網絡型與舒適型并存的養老環境。廖奕翔[3]從老年人自身需要、社會需要、圖書館需要三個方面著手,結合國外老年人信息服務的措施,提出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開展網絡信息服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戴艷清[4]分析了老年人需求類型和圖書館的關系總結出圖書館在老年人信息服務的責任和服務中遇到的問題。這些研究主要是從網絡和公共圖書館的角度闡釋提供老年人網絡信息服務的必要性,但是從需求角度出發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從老年人需求入手,在調查研究老年人的健康和閱讀信息需求基礎上,通過移動設備為老年人提供移動信息服務,滿足老年人的日常信息需求。
對于信息需求的內涵,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泰勒將信息需求劃分為內在的需求、意識中的需求、確定了的需求和協調了的需求四種類型。泰勒的“信息需求”理論源自于圖書館的讀者參考咨詢服務,它主要描述了個體用戶的信息需求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過程[5]。唐嫦燕[6]認為,信息需求是指信息用戶對信息內容和信息載體的一種期待狀態。
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我們可以根據一般人的信息需求通過演繹法演繹其需求。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是指,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問題時,其自身的能力、知識儲備無法解決問題,需要通過以老年人方便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及時獲取問題解決所需要的完整可靠的信息的要求[7]。老年人信息需求包括老年人信息消費、老年人信息獲取占有、老年人信息吸收處理和信息創造階段。包括對信息的內容和形式的要求、對信息源的要求、對獲取信息方式的要求和對獲取信息的方法的要求四個方面。涉及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層面。
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和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涉及生活各個領域。本文主要從健康和閱讀兩個方面出發,對老年人的信息需求進行調查研究,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老年人的信息需求,為其提供服務。
掌握老年人的閱讀行為、閱讀類型等是研究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對老年人閱讀信息獲取渠道、閱讀行為等調查,可有針對性地滿足老年人的閱讀信息需求。
2.1.1 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調查邏輯思路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網絡由老年人親自或由其家人代為填寫,共收到有效問卷108份。2017年7月21日至9月28日完成問卷發放和回收。
調查主要從三方面展開,第一部分:老年人年齡、性別、職業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老年人獲取信息的類型、閱讀信息的來源、閱讀場所等閱讀信息的獲取情況;第三部分:老年人對獲取的閱讀信息的滿意程度。
2.1.2 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樣本特征
通過對老年人基本情況、信息獲取渠道和閱讀信息類型的調查,筆者發現,受教育程度、經濟條件、居住條件、生活方式等原因限制了老年人閱讀行為與需求(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的樣本特征見表1)。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與其閱讀行為成正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對閱讀信息的需求越高,而且閱讀對其所帶來的學習和休閑的貢獻越大,明顯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8]。

表1 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樣本特征
2.1.3 老年人閱讀信息基本狀況
調查發現,老年人的閱讀信息需求不同(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基本狀況見表2),但老年人都重點關注基本生活需求,其次是身體健康需求。老年人通過閱讀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進而滿足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表2 老年人閱讀信息基本狀況
2.1.4 老年人信息獲取載體
結果顯示,雖然書籍報刊雜志在老年人信息獲取途徑中所占比重不大(老年人信息獲取渠道見表3),但通過閱讀來獲取信息的老年人對自己獲取的大部分信息表示滿意(老年人通過閱讀獲取信息滿意程度見表4),可見通過閱讀可以滿足大部分老年人的信息需求,使老年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表3 老年人信息獲取渠道

表4 老年人通過閱讀獲取信息滿意程度
2.1.5 老年人的閱讀信息需求調查結論
第一,由于身體健康和學歷等因素的限制,88.89%的老年人獲得信息的渠道是電視廣播,53.7%的老年人通過親友鄰居獲取信息,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老年人有37.04%。大部分老年人習慣使用傳統媒介獲得所需信息,互聯網使用較少。
第二,調查結果顯示,85.19%的老年人不會去圖書館閱讀,其中42.45%的老年人認為圖書館距離太遠,33.02%的老年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去圖書館,還有19.81%的老年人認為圖書館沒有需要閱讀的信息。多種原因導致老年人不將圖書館作為閱讀信息獲取的首選渠道,這使得老年人獲得閱讀信息匱乏。因此圖書館應改進服務方式,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閱讀信息。
第三,閱讀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信息需求,還可以滿足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滿足老年人閱讀信息需求至關重要。由于身體和學歷等因素的限制,一部分老年人無法通過直接閱讀紙本文獻或電子圖書獲取信息,移動集成設備可有效解決老年人閱讀局限性的問題。
健康是指人各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對老年人健康方面的信息需求進行調查,有助于明確老年人健康方面的關注點,為老年人健康服務提供方向。
2.2.1 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調查邏輯思路
調查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老年人年齡、性別、經濟、養老模式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老年人閱讀態度、閱讀目的;第三部分:老年人的獲取信息載體。2017年8月1日至8月20日,完成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發放和回收,共收回問卷420份,有效問卷380份,有效回收率達90%。其中,紙質問卷75份,電子問卷305份。
2.2.2 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調查樣本特征
2.2.2.1 年齡段
年齡調查分為5個年齡段。統計結果表明,被調查的380位對象中,71~75歲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為24.34%,66~70歲老年人次之,為22.7%,76~80歲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小,為13.49%。這主要與老年人的生理狀態有關,也與調查的范圍和地域有關。
2.2.2.2 性別分布
本次調查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女性比例偏高,為56.91%,男性為43.09%。
2.2.2.3 經濟狀況
城市中的老年人經濟來源以養老金為主,農村中的老年人經濟來源以子女贍養為主。受調查對象為305位城市老年人、75位農村老年人(老年人經濟特征見表5)。樣本對象經濟來源穩定,絕大多數可以購買獲取健康信息的設備,便于其獲取健康信息。

表5 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調查樣本經濟特征
2.2.2.4 養老模式
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大多都以家庭養老為主,獨居也占有一定比例,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所占比重較小(老年人養老模式特征見表6)。同時,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邊陪伴不便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加之老年人身邊同齡人少,精神生活匱乏,因此對健康信息的需求更加強烈。

表6 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調查樣本養老模式特征
2.2.3 老年人具體健康信息需求
2.2.3.1 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城市中的老年人非常注重身體健康信息的占23.36%,而農村只有2.67%。可以看出70%以上的老年人沒有充分重視健康問題。城市中24.34%的老年人主要消費用于健康投資方面,農村中僅為6.67%(老年人日常消費領域見表7)。由此可見,大多數老年人健康意識淺薄。我國當前處于老齡化社會,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要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9]。

表7 老年人日常消費領域
2.2.3.2 老年人日常生活關注信息的類型
如表8所示,老年人對于天氣預報的關注程度最高,新聞報道對老年人的影響較大,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關注度雖然沒有前兩項高,但是明顯優于其它選項。此外,相較而言,城市中的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關注信息類別廣泛;農村老年人關注信息類別較少,其關注內容主要是天氣、新聞、娛樂和健康等信息。

表8 老年人日常生活關注信息的類型
2.2.4 老年人獲取健康信息的載體
城市老年人的信息獲取渠道較為廣泛,對網絡有一定的應用;農村中的老年人獲取信息仍以電視、廣播傳統媒介為主,從他人口中獲取信息也占一定比例。城市中的老年人使用手機、電視占絕大多數,對智能產品也有一定應用;農村中的老年人大多數使用收音機和電視。大多數的城市和農村老年人不會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但城市老年人接受能力相對較強。具體統計數據見表9。

表9 老年人的獲取健康信息載體
2.2.5 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調查結論
第一,城市中的老年人非常注重身體健康信息的占23.36%,農村只有2.67%。城市中24.34%的老年人主要消費用于健康投資方面,農村中只有6.67%。由此可見,老年人健康意識薄弱。國家、政府等機構應通過各種手段宣傳健康信息,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
第二,在生活信息網絡化的今天,老年人卻成為信息的脫節者。19.41%的城市老年人會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在農村只有2.67%。老年人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因此需提升其使用移動設備獲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通過電視獲取信息是目前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其中城市老年人占87.5%,農村老年人占94.67%。除電視外農村老年人有86.67%會通過廣播獲取信息,而城市老年人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26.32%的城市老年人借助報紙、書籍,22.7%的城市老年人通過網絡,剩下的絕大多數都通過口耳相傳獲取信息。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還是較為傳統,沒有應用新的技術和互聯網環境。
移動信息化是指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構成的綜合通信平臺基礎上,通過掌上終端、服務器、個人計算機等多平臺的信息交互溝通,實現管理、業務以及服務的移動化、信息化、電子化和網絡化,向社會提供高效優質、規范透明、適時可得、電子互動的全方位管理與服務的過程[10]。移動信息就是在移動信息化實現過程中通過掌上終端、服務器、個人計算機等多平臺發送及接收的雙向信息。
對老年人閱讀和健康信息需求的調查顯示,老年人仍是積極的信息需求者和接收者。滿足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可以通過移動信息服務來實現。關注老年人的生活、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內容。為此本文設計一款移動集成設備為老年人提供移動信息服務,并對其服務內容做簡單介紹。
老年人可以通過直接登陸和注冊兩種方式進入系統,直接登錄模式可為其提供體驗,瀏覽10分鐘后系統自動提示用戶點擊注冊或直接退出。注冊系統可以通過賬號密碼或指紋兩種方式進入。
主要提供信息綜合檢索和主題瀏覽功能。提供一框式檢索服務,現以醫療健康和我的圖書館兩個主題為例進行簡單介紹。醫療健康模塊主要包括我的健康報告(血壓、心率、心跳、體溫等)、我的醫生、眼球掃描、緊急通報等選項。用戶可以點擊選項(如我的醫生),設備會自動定位用戶附近的醫院,提供此醫院醫護人員信息,供用戶進行選擇,并進行網上診療、網上預約等服務;眼球掃描,用戶點擊后會出現兩個掃描框,對準掃描框,系統對用戶的眼球進行掃描,根據預先存儲健康人的眼球掃描圖像,對眼球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生成診斷報告并自動發送給用戶親屬和專業眼科醫生。
我的圖書館模塊主要包括我的書籍、我的閱讀、我的借閱等選項。設備與當地圖書館互聯,老年人可隨時掌握其借閱情況和圖書館最新服務。提供有聲閱讀和批注標記服務,老年人可選擇有聲閱讀的速度、聲音,對特定的語段進行重復和語種翻譯。支持文字批注,可以通過手寫或者語音兩種途徑錄入。
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基于通信網絡平臺,通過各種移動設備,以無線接入網絡的方式實現信息的雙向傳播服務于老年人。各個服務板塊都有其特色和優勢,現介紹如下:
注冊登錄服務:用戶通過指紋進行注冊和登錄,可以最便捷和最省時的方式進入系統,查看系統信息,指紋登錄實現了賬號和設備使用的唯一性和專屬性,用戶隱私得到全方位的保護,可保證其賬戶和信息的安全性。
定位推送服務:根據用戶在移動環境下所處的地理位置,依托移動信息服務系統為其提供相關的其他信息服務,推送與位置結合的手機新聞、天氣、社區、聊天交友等具備顯著特色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滿足用戶的社交需要、生活需要。
語音導航服務:設備內設智能語音軟件,使用語音指導對視力方面存在問題的用戶進行服務大有裨益,用戶無需長時間緊盯屏幕,只需語音輸入檢索需求,點擊幾個按鈕即可實現全程語音導航,搜索用戶所需信息。
個性化信息服務:根據用戶在移動環境下的即時性信息需求,利用移動信息服務系統建立用戶的信息需求模型,面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比如新聞、金融行情、比賽實況、即時交流與處理等,保證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本文主要以問卷調查方法研究了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和閱讀信息需求,收集老年人信息需求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掌握老年人信息需求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研究老年人移動集成設備的功能,從而為老年人提供移動信息服務。對研究老年人生活信息需求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和指導意義。通過對老年人信息需求和移動繼承設備的研究可進一步提升對老年人的關注,使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老化、教育程度的缺失等原因產生的障礙,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再是難題。同時,本研究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改變老年人的傳統觀念,滿足老年人生活信息需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