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秋 黃 琴
廣西鹿寨縣中渡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鹿寨 545609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主要發生在母豬和仔豬群體,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品種豬都會出現感染,并且綜合癥狀表現明顯。一般而言,病豬或帶病毒的豬會在康復后的3個月內持續性排出毒素,需要養殖戶結合病豬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管機制。
在對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疾病傳播速度較快,并且污染較為嚴重,一旦豬患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經過幾個月就會出現重復暴發的問題,凈化難度較大。最關鍵的是會對規模化養殖造成潛在威脅,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需要引起養殖戶的高度關注[1]。另外,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一般是借助呼吸道進行傳播,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播疾病,風媒傳播也是較為常見的路徑,這就需要養殖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預控處理。
豬患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后,母豬常表現為食欲下降、高燒以及窩活仔數降低的現象,甚至會出現不孕母豬。而仔豬主要表現為耳發紺、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或者是共濟失調現象。
目前,較為常見的方式是對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進行病毒分離鑒定,但是操作過程會受到周圍條件的限制,因此,多數地區還是會采取臨床癥狀以及剖檢變化的判定進行診斷,能有效將間質性肺炎組織學病理變化作為診斷疾病的基本依據。除此之外,要進行實驗室診斷,利用豬藍耳病乳膠凝集診斷試劑盒進行血清學檢查,也能夠有效對疾病進行診斷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要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和偽狂犬病進行鑒別診斷[2]。
為了減少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對飼養工作造成的影響,要積極落實更加有效的防控機制和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治水平。
對于豬飼養工作而言,要想合理性規避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就要強化健康豬的自繁自養管理機制,豬場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及時淘汰制,有效對疑似病豬進行隔離處理,在引進種豬或豬胚胎的過程中,要盡量規避疫區或者是陽性供種單位,確保能對引進豬進行2周以上的觀察,從而提升監測工作的基本質量,減少傳播的機率,從根本上提高監測結果的合理性,并且完成疫苗注射。
為了提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防治效果,要利用疫苗進行免疫預防,目前較為常見的是三聯苗,能對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細小病菌、豬偽狂犬病等進行有效預防,從而提升保護率到75%~80%。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母豬而言,妊娠期不能進行疫苗的注射。
在實際監管工作開展后,要依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控流程。
1)強化飼養管理路徑,集中管控日糧配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對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進行監督,確保能提升飼料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有效維護氨基酸含量。
2)強化仔豬的管理水平,相關人員要盡量完善早期斷奶處理工作,確保能完成早期斷奶和隔離飼養并行的手段,并且對特定豬群進行特殊化免疫程序管理,有效建立完善的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預防控制機制。
3)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的免疫消毒機制,尤其是要定期對豬舍的墻壁、設備以及飼養用具等進行消毒處理,豬場要利用全進全出的管理原則,提升日常消毒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主要是用0.2%~0.7%的甲醛進行消毒處理[3]。
在豬飼養工作中,要想盡量避免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的傳播,就要從根本上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集中關注傳播路徑,有效避免不規范操作造成的疾病蔓延,積極制定更加貼合豬飼養場實際情況的管控流程,提升預防控制水平,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