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楊名貴
1.貴州省岑鞏縣農業局動物衛生監督所,貴州岑鞏 557800;
2.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大有 557802
紅薯又叫紅苕、甘薯,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賴氨酸等營養物質,且含有獨特的類固醇維生素礦物質,既增強機體免疫力,又平衡機體日糧組成,同時它味道甜美、畝產量大、易于栽種,而在農業上大力推廣。紅薯除少部分塊莖和芽葉用作人用食材外,多數作為動物日糧組成進行利用。因帶病菌的紅薯毒性較強,往往利用不當,就會引發動物(特別是反芻動物中的牛)中毒,難以治愈而死亡,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如下,供從業人員參考。
帶黑斑病菌的紅薯主要有2種真菌:紅薯醇、紅薯酮。紅薯醇主要由受傷的紅薯體表侵入,從感染的個體引起帶菌,首先使紅薯體變質變軟呈黃褐色而帶有濃香乙醇味的個體病薯,此時帶菌紅薯已是高含毒狀態,且味道醇香甜美,讓動物更愿意采食而發病。隨著病紅薯攜帶紅薯醇病菌的時間增長,它的幾個羥基相連后就形成深褐色或黑色斑塊的紅薯酮,毒性更強。但因它變黑變硬的同時,味道也變苦變臭,而讓動物的適口性大大下降,所以呈黑斑的病薯不是主要采食對象。
對帶有黑斑病的紅薯管理處置不當是引發中毒的主要原因:①養殖戶主動用帶病紅薯喂牛引起。嚴寒的冬季正是動物日糧的短缺期,多數養殖戶就動用貯藏的紅薯搭配籽實、谷殼原料等組成動物日糧,當養殖戶從地窖中取出帶病紅薯后又舍不得丟棄,認為只要把帶病的黑斑去掉,就可給動物食用。然而此時紅薯醇已經侵入到薯體深部,讓牛采食到一定數量的帶紅薯醇、紅薯酮病菌日糧而引起發病。②對帶有黑斑病的紅薯處置不當,讓動物誤食引起發病。紅薯采收后未及時入窖,露地貯放,引起紅薯變質霉爛,讓牛誤食中毒;立春后,隨著氣溫回升,紅薯黑斑病病菌大量生長繁殖,種植戶把大量的變質霉爛紅薯堆放到田間地頭,讓放牧的動物誤食引起發病。
1)發病動物必定有采食一定量的帶病紅薯史。
2)臨床癥狀。以間質性肺氣腫、皮下氣腫,嚴重呼吸困難似拉風箱的聲音為特征。同時病早期精神不振,食欲反芻減少,結膜微紅,體溫正常;隨著病期延長,呼吸逐漸困難,肺區叩診呈鼓音,聽診有濕啰音,流涎,結膜逐漸發紺,體溫偏低等癥狀。
3)類癥鑒別。該病要與傳染性胸膜肺炎、霉形體肺炎、巴氏桿菌病等進行類癥鑒別。
1)種植、貯藏、使用紅薯時,一定要仔細及時清除霉爛變質紅薯,并對帶黑斑病的紅薯收集后挖坑深埋處理,以防動物誤食。
2)在搭配動物日糧時,不要用變質紅薯組成日糧。
3)一旦發現病畜,要早診斷、早治療,及時采取氧化解毒、放血補液排毒、清除胃腸道殘留物、緩解呼吸困難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