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玲 張廣義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農牧局,河北懷安 076150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從2015年在內蒙地區開始流行,2016年陸續在其他省份發生,2017年以后逐漸成了各地羊場流行的重點疫病之一。由于目前對該病的報道還不多,導致很多養羊場發病以后應對失措,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那些習慣于外出購羊育肥的羊場損失更大,有時甚至會造成毀滅性打擊。筆者通過上千例患羊的治療和深入的理論研究,總結出該病的發病特點和防治方法,取得了顯著的防治效果,現詳述如下。
該病的病原體為支原體,革蘭氏染色陰性,菌體上有分枝,大大加強了菌體的致病能力。該病原主要引起羊嚴重的咳喘和腹式呼吸,使肺臟實質和漿膜大面積發炎腫脹,甚至與胸壁黏連,出現極高的死亡率,俗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對各種年齡和性別的羊均易感,冬春季節是該病流行的重點季節。養殖密度大、條件差的養殖場發病率明顯升高;體質弱、抵抗力差的羊發病癥狀嚴重。臨床實踐證明,從草原上收購的、體重明顯偏低的羊極有可能是本病的帶菌羊(注:幼年時曾經發生過該病,形成了“僵羊”特質);長途運輸和氣候劇烈變化是引起該病暴發的直接原因。
本病是一種急性、熱性、條件性傳染病,具有發病急、癥狀劇烈、死亡快的特點,從疫區購買的、經過長途運輸的羊進場當天就會有羊發病和死亡。經過3~5 d就會達到發病高峰,發病率達30%~50%,死亡率達5%~10%。患羊結膜潮紅,體溫升高到41.0~41.5℃;呼吸聲音粗糲、呼吸次數可達70~100次/min,并呈現出嚴重的腹式呼吸;多數患羊嘴角掛有一撮白沫,嚴重者鼻孔流出帶血的泡沫樣液體,有時出現劇烈咳嗽并帶有明顯的濕性啰音;后期突然倒地、抽搐,死亡。病程5~10 h,最快者發病2~3 h即死亡。
本病的主要解剖變化是患羊肺臟實質高度淤血腫脹,呈紫黑色;肺臟被膜覆蓋有大量粘液或纖維素性滲出物,嚴重者與胸壁黏連;肺間質明顯增寬,肺尖葉、膈葉出現胰樣肉變。
1)本病必須早發現、早治療,稍有延誤就會出現死亡。臨床實踐證明,肌注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是治療本病的特效藥物,一般注射后4~6 h就能產生明顯的效果,連用2~3 d就能徹底治愈患羊;此外,氨芐青霉素、喹諾酮類藥物、林可霉素對于本病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在治療患羊的同時,大群羊可用麻杏石甘散和黃芪多糖拌料預防,體重15~30 kg的羊每天用麻杏石甘散 8~15 g、黃芪多糖 1~3 g,連用 5~7 d,即可控制疫情。
3)羊群的發病癥狀太過嚴重時,可于飲水中添加阿奇霉素原粉進行防治,效果十分明顯。一般飲藥1 d,就能使大群羊的發病比例不再升高,同時患羊的癥狀有所減輕,連用3~5 d即可徹底控制疫情。具體方法是:體重20~30 kg的羊日用阿奇霉素原粉(含量 98%)300 g,分 2次飲水,連用 3~5 d。
1)阿奇霉素飲水為不得已而為之,對羊的消化道菌群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平時應盡量避免使用。
2)用阿奇霉素飲水前最好先停水1 h,以便用藥時能夠使羊集中上槽喝水。
3)加藥時槽內水量不宜太多,以2 h內能將水全部喝完為宜。為保證每圈每槽羊的喝藥量均勻,可先將藥物溶解在1~2桶水中,然后逐槽分添。
4)無論是患羊治療還是大群羊拌藥都必須療程夠、劑量足。其中,患羊治療次數必須達到2~3 d,否則還會復發或成為“僵羊”特質的帶菌羊;大群羊拌藥時一定要按照每只羊的用量來計算總的用藥量,使用時間必須堅持5~7 d。
5)發現患羊必須立即隔離并進行治療,患羊治愈后經過10 d以上的觀察方可重新混入大群中飼養。如果患羊打針后立即放回大群中,既容易傳染健康羊,又加大了再次捉羊時的難度,還容易引起羊群驚慌奔跑,使患羊病情加重。
1)盡量不從疫區引進羊只,尤其不能引進有“僵羊”特質的羔羊和種羊。
2)每一批新購進的羔羊或種羊入場后都必須單獨隔離飼養15 d以上,確定無病后才能合群飼養。入場后飼料中要拌服麻杏石甘散和黃芪多糖,連用5~7 d;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連用 7~10 d,以減輕羊的應激程度,提高羊群的抵抗力。
3)情況危急時,飲水中也可投用阿奇霉素,3~5 d,但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
4)養羊場要重視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對患畜糞污和尸體必須深埋或焚燒處理,以防病原傳播。
5)有條件的地方可給羊接種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但目前市場上實體店多不銷售此類疫苗,只能從網上購買,致使疫苗在運輸過程中的保質問題不易解決。
支原體病對豬、羊、牛、馬、禽和犬等多種動物均易感,過去主要在豬場中流行,引起豬陣發性咳喘、生長發育緩慢和一定的死亡率,俗稱喘氣病。近年來,該病原已基本適應了以羊為宿主的寄生生活。隨著育肥羊規模的不斷擴大、跨省調羊活動越來越頻繁,給病原體的傳播擴散帶來了有利條件。因此,該病在養羊業中必定會引起更大的危害,各地養殖戶和基層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必須盡快掌握這一疫病的防治知識,以便有效防治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