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利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江河鎮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海西 817299
破傷風病是由破傷風梭菌侵入傷口而導致的一種神經系統損害的疾病,由于病原菌可產生毒害神經組織的毒素,感染羊全身肌肉會出現強直性痙攣,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興奮性提高,故又稱“強直癥”或“鎖口風”[1]。
破傷風梭菌是一種能形成芽孢的革蘭氏陽性菌,廣泛分布在生活環境中,如土壤、水、河流、空氣、糞便等,芽孢體抵抗力很強,自然條件下能存活數年以上,繁殖體抵抗力差,常規消毒藥都能將其殺滅。破傷風梭菌在動物體內和培養基中可產生數種破傷風毒素,其中一種是痙攣毒素,進入機體后可作用于神經系統,引發動物神經癥狀,也是造成強直性表現的最重要毒素。除了羊之外,破傷風梭菌也能感染豬、牛、鼠類等動物,人感染后也會發病,屬于人畜共患病。本病的流行沒有明顯季節性,多呈散發,幼齡動物的發病率更高[2]。臨床上本病基本都是通過傷口感染,傷口越大,受傷組織越深,感染的機率就越高。
破傷風梭菌侵染機體組織后,在有深創、水腫及壞死組織存在的條件下,或伴發有其他化膿性細菌感染時,會大量繁殖,期間產生神經毒素。毒素能通過外周神經纖維間隙逐漸滲透至脊髓腹角神經元,也可以經淋巴、血液途徑抵達運動神經,與神經細胞中的神經節苷脂結合,從而進一步對脊髓抑制性突觸形成封閉作用,使抑制性突觸末端釋放的抑制性沖動傳遞介質受阻,這樣上下神經元之間抑制性信號就出現傳遞障礙,由此造成神經興奮性異常增高,骨骼肌不受控制,出現痙攣。除此之外,神經毒素還可逐漸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干擾正常信號的傳遞與處理,感染羊呼吸障礙,機體缺氧,血液流動性變差,微循環出現異常,嚴重的能導致機體脫水和酸中毒。中樞神經系統一旦受到毒素侵染,大多數羊的預后會很差,死亡率明顯升高,未死亡的也會留下較多的后遺癥。
本病發生的早期,病羊的體溫和脈搏基本無太大變化,感染羊僅表現喜愛在墻面、樹樁等地方蹭癢,采食量下降。隨著疾病的進展,病羊張口出現困難,牙關一直緊閉,眼瞼上翻,耳朵豎起,尾巴發直,頭頸不斷向前伸,全身骨骼肌不自主顫抖,呼吸緊迫,四肢無法完全彎曲,也不能自主延伸,似木馬狀。采食量嚴重下降,下降原因一是咬肌不受自主控制,二是食欲因感染導致體溫升高而減退。病羊不自主流涎,鼻孔變大,呼吸變深,極度缺氧。感染羊大部分都是因為機體缺氧后組織出現有氧代謝障礙而最終衰竭,嚴重的最終會死亡,臨死前角弓反張,口唇發紫,耳朵冰涼,不斷抽搐。
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通用方法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健康羊群,但對于破傷風病的預防并不適用。本病主要經皮膚或黏膜的損傷組織而感染,如果羊群中有病羊出現,只要其它羊健康,體表無損傷,不會通過接觸而傳播。另外,由于破傷風梭菌廣泛分布在生活環境中,且大多以芽孢體的形式存在,芽孢對周圍環境以及大多數的消毒劑都有抗性,故也難以通過環境消毒的方式凈化。預防本病的最佳方法是加強對羊群健康的監護,減少體表損傷[3]。羊舍墻面、地面仔細檢查有無尖銳性異物,避免體表劃傷。對羊進行外科手術時,如瘤胃切開、閹割、斷尾等,一定要對創傷的局部嚴格用碘伏消毒,必要時可用潔凈紗布對創口進行保護。有些創面比較大、深度較深的傷口,消毒的同時還必須撒上固體消毒粉或者抗生素,如乳酸依沙吖啶粉、青鏈霉素等,從而對抗破傷風梭菌的感染。
本病流行的地區,養殖場必須定期對羊群進行破傷風類毒素的免疫,種羊在第1年首免后,第2年再加強免疫1次即可,商品羊接種1次即可保護至出欄。平時做好環境衛生清潔工作,盡量減少芽孢體在羊舍中的數量。做各種手術時,除了嚴格按照無菌流程操作外,可提前注射3萬單位的抗破傷風血清,用以防止手術過程中和術后的感染。
破傷風病的治療一定要做到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治療晚的病羊大多數毒素已經侵染至中樞神經,并造成了不可恢復的器質性神經損害,預后將會非常差。疾病早期時,將病羊安置在光線較暗的潔凈地方,鋪上干燥的墊草,盡量使其保持安靜,然后用0.1%高錳酸鉀或新潔爾滅溶液對創口進行清洗消毒,化膿性傷口可用3%雙氧水清創消毒,結束后深部組織灑入青鏈霉素,表面涂抹碘伏溶液,每天處理1次,直至傷口完全收斂。疾病進入中后期時,神經癥狀明顯,必須對病羊采取解除痙攣、保護心臟、防止酸中毒等措施。由于本病人畜共患,獸醫人員在治療時務必做好自身的防護,如果不慎皮膚受到劃傷或者碰破,務必及時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并到醫院注射抗破傷風血清,避免自身感染。
豬反復脫肛的治療
病初應及時治療便秘、下痢、陰道脫等,應采用手術整復和固定,并結合全身療法改善機體衰竭狀況。可用整復肛門縫合(煙包縫合)進行固定;對后海、陰肛脫穴進行電針或水針處理,水針注入95%酒精,每穴2 mL;也可在肛門周圍分點注射70%酒精3~5 mL或10%明礬溶液5~10 mL,另加2%鹽酸普魯卡因3~5 mL。整復、固定后可用補中益氣湯作中藥治療:黨參30 g、黃芪30 g、白術30 g,柴胡20 g、升麻30 g、當歸20 g、陳皮20 g、甘草15 g,水煎或研末,開水沖調,1次灌服。每天1劑,連用2~3劑。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