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豪 李恩銘
1.云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昆明 650201;2.云南省祥云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祥云 672100;3.云南省梁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梁河 679200
2018年冬季氣候比往年暖和,這樣空氣中除了存在較多的塵埃外,還有助于細菌的繁殖。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和晝夜溫差的增大,大多養雞場為了增加雞舍的保溫性能,都會用塑料布密封雞舍的門窗和進風口,同時為了雞舍的保溫也會減少通風量。這樣就會造成通風控制不好,如果再加上不注重消毒衛生工作或不加強飼養管理,就會很容易引起傳染性鼻炎與大腸桿菌病的混合感染。
雞傳染性鼻炎和大腸桿菌病分別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和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這2種病菌都是條件性病原微生物,普遍存在于雞舍環境、飼料、飲水、糞便中,均可以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在秋冬交替季節、外界溫度變化大、氣候干燥的情況下,雞群最容易感染傳染性鼻炎,尤其在產蛋雞群中廣泛傳播流行。雞群一旦發生鼻炎往往病程較長,雞群體質變差,如遇更換飼料、免疫接種或密度較大等應激情況,細菌的致病性就會立即顯示出來,致使雞群發生傳染性鼻炎和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1]。因此,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應引起廣大養雞者的注意,避免雞群發生混合感染,給雞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發病初期,雞只表現有輕微的呼吸困難、呼吸道有異音;有的喙部粘料、眼結膜發炎、眼睛紅腫;隨著病情的加重,雞群出現打蔫雞只,病雞食欲下降、精神較差、繼而鼻子流出水樣粘液,粘液會隨著病情的發展由清亮逐漸變粘稠,最后鼻液長度可達3~4 cm,甩到雞籠或料槽上;有的在鼻子和嘴角周圍結成黃色粘痂,致使病雞無法吃喝,衰竭而亡,整個雞群有惡臭氣味[1]。有的病雞表現流淚、單側或雙側頭部腫脹,排黃綠色或黃白色糞便。產蛋雞發病后產蛋率明顯下降,可以由原來的90%直接下降到70%,并且恢復緩慢,同時出現薄殼蛋、白皮蛋、沙皮蛋、軟蛋和畸形蛋,致使雞蛋合格率很低。發病初期死亡數量較少,隨著病情加重死亡增加,死亡率較高[2]。
一側或兩側的眼瞼水腫,鼻腔、鼻竇和眶下竇內有粘稠白色液體或黃色干酪樣壞死物質,鼻黏膜腫脹、充血且有粘液,眼睛內有膿性分泌物,喉頭和氣管內有粘液或充血;心肌點狀出血,包膜和肝臟上有白色纖維性滲出物附著或有黃白色膠凍樣物質,出現明顯的包心包肝病變;氣囊渾濁增厚并有粘稠或干酪樣滲出物。打開腹腔可見卵泡液化壞死、卵巢出血、有的腸道粘連形成卵黃性腹膜炎。腸道淋巴腫脹,剖開腸管可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發生明顯的腸炎癥狀[2]。
根據以上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可以初步診斷為傳染性鼻炎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雞群發病后一定要做藥敏試驗,選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有利于雞群快速恢復健康。病情較輕時可以在飲水中添加氟苯尼考和清熱解毒的中藥,連用3~5 d。如果雞群是從一架雞籠開始發病,可以單獨針對這架雞群進行注射治療,注射用藥為:將頭孢類或恩諾沙星藥物混入中藥針劑內,連續注射3 d,效果更加明顯[3];也可以用阿米卡星肌肉注射3~4 d。用藥時應掌握時機,因為鼻炎病程較長,容易復發,根據病情可以延長用藥時間或使用2個療程的藥物,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傳染性鼻炎和大腸桿菌病在雞群中很容易混合感染,尤其是每年的季節交替時最易發生,雞群一旦發病病情較長,病雞可作為傳染源通過呼吸道、飛沫、糞便或直接接觸進行傳播,育成期和產蛋期的雞群比較容易感染,尤其在雞舍環境較差、通風不良、密度較大、營養缺乏等條件下更易發生混合感染[4]。因此,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是重點,除了加強日常生產管理外,對傳染性鼻炎病主要靠疫苗免疫來預防,在育成期和開產前免疫2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以前一直使用磺胺類藥物來控制鼻炎和大腸桿菌病,效果均很明顯,因為鼻炎對磺胺藥最敏感。由于最近幾年養殖者經常使用磺胺類藥物來凈化沙門氏菌,導致現在的雞群發病后再使用磺胺藥時效果不佳,只能采取短平快的注射方式進行治療[4]。但是由于藥物殺不了雞群體內的病菌,這樣停藥后容易反復,所以用1個療程的藥物后一定要再使用1個療程的藥物,直到雞群中沒有腫頭腫臉的雞只出現為宜。
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大,雞群發病情況越來越復雜,養殖管理者對一些重大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的防控做的比較到位。但是由于環境條件的變化或應激因素的存在,往往一些細菌性疾病,如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疾病時有發生,所以在加強飼養管理和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的同時,應切實做好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避免給養殖場造成無謂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