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乙常青
對聯中運用設問語式,巧設懸念,引人思索,撩人遐想,令人回味無窮。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作者是清代乾隆時期進士彭元瑞。上聯說,什么事物能打動我的心呢?是二月盛開的杏花和八月飄香的桂子。按科舉時代每年二月舉行會試,稱“春闈”,八月舉行鄉試,稱“秋闈”,及格者金榜題名,稱為“折桂”。這是封建士子極為光榮的事,所以說“動人”。下聯說,三更熒熒的燈火照我讀書,五更喔喔的雞鳴聲催我起床。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五更,指天將明時。聯語用問答法,前半問,后半答,反映了封建科舉時代知識分子追求功名勤奮苦讀、珍惜時間的普遍心態。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這是杭州飛來峰冷泉亭上的對聯。因泉水炎夏不溫,呼為“冷泉”。此聯連用疑問代詞“幾時”“何處”發問,富含哲理意味,揚地理優勢,只設問不作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平添了無窮的神韻和魅力。
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
這是一副著名的酒家聯,常被酒店作為門聯。劉伶、李白是古代兩位以飲家著稱的名士,又是詩人。劉伶是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縱酒放答,乘鹿車,揣一壺酒,使人荷鍤相隨,說:“死便埋我。”曾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后世常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情飲酒、逃避現實的典型。李白曾蔑視權貴,遭讒出京,游歷江湖,縱情詩酒,有“詩仙”“酒仙”之稱。聯作者借用兩位古代名人的一問一答,在詼諧中為酒店做了鼓吹。意味雋永,使人過目難忘。
笑到幾時方合口,坐來無日不開懷。
此為濟南千佛山笑佛聯。千佛山在山東省濟南市南,古名歷山,傳說帝舜曾耕于此,故又名舜耕山。上聯脫口而問:笑到幾時?賦石佛以生命,非常幽默。下聯描寫石佛安坐,無時無刻不心曠神怡,“開懷”二字,十分生動傳神。聯語借佛嫻靜自得、笑口常開的形象與游客中有人追名逐利、愁眉苦臉的行跡作對比,含有警勸之意。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為武漢黃鶴樓聯。上聯化用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芳草萋萋鸚鵡洲”,夾入“自把金樽”四字,一氣呵成;且首句以發問出之,感慨深沉。下聯化用李白“黃鶴樓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聯系崔詩中的“白云千載”,搏擊自如,氣盛言宜,一個“問”字發人遐想,誠為佳構。
站著!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膽還來瞞我 想下!俺這里輕饒哪個?快回頭莫去害人
此為貴陽城隍廟聯。對聯以城隍爺的口氣寫來。上句突兀一聲斷喝,一個發問,想必令做過壞事的人膽戰心驚。對句語氣委婉,規勸來者改邪行善。聯語全用口語,剛柔并濟,明白通曉,而勸善戒惡之理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