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
日前看寄自海外的報紙,有兩篇文章談中國人的素質。其中一篇援引一位分別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的大學任教多年的中國教授的看法:即使中國現在和日本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我們也未必能趕上日本,中日國民的素質相差30年。文章列舉了我也較為熟悉的例證,諸如日本人如何敬業、如何守信、如何遵守秩序、如何路不拾遺。其中談的最多的是如何管好自己,不給別人和社會添麻煩,比如家里用完的醬油瓶扔進垃圾桶前,不但撕掉商標,還把瓶內沖洗一下。再如,有一次作者告訴一位陪同他的日本女士“你身上有兩根頭發”,對方取下后居然沒有扔掉,而用紙巾包好揣進自己的衣袋。
若在往日,我會不假思索地點頭稱是,所謂30年之差并不夸張。但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則久久陷入了沉思,陷入了困惑,陷入了矛盾的漩渦中。
中國人的素質差嗎?若說差,如何解釋你我他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出色表現?中國人的素質高嗎?若說高,又如何解釋其平時種種為人詬病的行為?不過有一點毫無疑問:這次的中國人就是往日的中國人,此刻的中國人就是平時的中國人。沒有人說抗震救災的中國人素質不高,沒有人說平時的中國人素質很高。事實是,平時他們很可能斤斤計較,一毛不拔,但也正是他們,這次一擲千金,眼皮都不眨一下;平時他們很可能我行我素旁若無人,但也正是他們,為受災同胞牽腸掛肚淚眼蒙眬;平時他們很可能冷嘲熱諷玩世不恭,但也正是他們,在那特定的三分鐘肅立默哀,神情凝重;平時他們很可能沉默寡言但求自保,但也正是他們,在天安門廣場爆發出火一樣的激情,發出“中國加油”的雷鳴……
如此這般,我不知道我的同胞——中國人的素質高還是不高。或許應該說高也不高,不高也高——現在高,平時不高。但歸根結底,我想說中國人的素質高,很高!這是因為,高與不高取決于衡量的尺度。如果用小尺度衡量中國人的素質,“尺碼”往往不夠;而用大尺度來衡量,反而綽綽有余。也就是說,較之日常性的規范和小節,中國人的素質更表現在識大體、懂大節、知大義、有大愛。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默契,一種共識,一段古老的記憶。唯其如此,歷史上每當大敵當前,他們便拋家舍業同仇敵愾;每當大難臨頭,他們便同舟共濟相濡以沫,從而使版圖得以保全,血脈得以延續,文化得以傳承。
這次汶川大地震,那掩埋在廢墟中的生命,那失去親人的淚水,那躺在擔架上向戰士行禮的小手,那永遠不會有人背起戴起的書包和紅領巾,再次觸動了中國人遙遠的共同記憶,喚醒了深深隱藏在心底的良知和悲憫之心,從而表現出了當仁不讓的古道熱腸,表現出了奮不顧身的忘我精神,也表現出了開始覺醒的現代公民意識。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可以說,中國人的素質具有高蹈性和超越性因子,超越日常,超越凡庸,超越細節,超越小尺度。中國人大概永遠不會為了不給人添麻煩而將兩根頭發小心翼翼包在紙巾里揣進衣袋,但也很少有人能像中國人這樣危急關頭相互守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樣的素質難道不高嗎?
(摘自《青年博覽》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