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化程度逐漸加深,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技術與企業的業務能力不斷地被融入其中,在此融入過程中,使得企業自身核心實力得到了提升,管理模式開始變革。基于此,本文先闡述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所需遵守的規則,然后再闡述在二者融合下的模式創新與精細管理。
關鍵詞:創新;管理;信息化;工業化
前言: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主要是指在多種行業領域、層次范圍、智能應用等方面進行相互交融。信息化作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戰略任務,其技術不但要在傳統工業中發揮一定的效用,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升級,同時還要將其廣泛的用于各個經濟社會領域之中,進而提升信息化整體效果。
一、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基本原則
首先,要在發展中創新,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增添新動力。創新發展不僅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過程中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改造升級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是加強二者融合深度的重要戰略基點,利用信息化創新研發設計、商業模式以及優化業務流程,能夠為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獲得新優勢。
其次,重視綠色發展,創建兩型產業體制。將節能減排設置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主要切入點,加強信息技術和環境友好技術的融合發展,提升能源節約技術水平,形成低排放消耗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及生產方式[1]。
然后,要智能化發展,構建現代化生產體系。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過程中進行智能發展,能夠加強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使工業產品、關鍵設備及基礎設施等智能化發展可以與資源制造共享,完善工業產業鏈。
最后,要注重協調發展,加強二者融合深度。企業要發揮其主體作用,將信息化作為其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充分調動并發揮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大推動力度,使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及應用需求間形成良性互動,使服務業和制造業進行協調發展,加快向服務制造轉型。
二、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下的精細管理
所謂的精細化管理就是以粗放的經營方式,以傳統管理理論為基礎,從宏觀管理至微觀管理進行多方面細化,從而使企業成本降至最低,提升經營利潤,進而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此管理模式最先被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所提出,他通過對工人的操作動作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套合理的工作方式及操作方法,其發表的《科學管理原理》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細化管理著作。
隨著市場競爭力度的加強,企業需要對經營機制及運行模式進行改變,以創新管理的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目前,精細化管理已成為大部分企業轉型升級的標志。企業精細化管理需要企業向專業化、數據化等方向發展,當下是信息化時代,因而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要加強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水平決定著企業進行精細管理的效果,所以要求企業必須在管理過程中提升信息化水平,這也能夠加強企業的反應速度及溝通能力。
在進行過精細管理時,企業要將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作為基礎,將每項工作做到細致,以此促進其自身穩健發展。利用信息技術的自動化處理,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加強工業化發展速度;利用信息化中的監控功能,可以對生產發展進行動態管理,及時糾錯并改正;利用信息系統可以確保數據具有較高真實性,進而提升企業決策的科學性;除此之外,在精細化管理中突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作用,可以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三、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下的模式創新
(一)信息化管理及決策
信息化加強了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將其運用在工業化生產環節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從而使企業領導快速做出決策,對工業企業進行區分與比較。另外還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市場的信息,特別是制定并推廣企業大體資源計劃與業務流程等,像是許多企業都建立了信息資源部或是信息規劃部,這表明了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快速融合發展。
(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
為了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力度,要大力培養信息化管理人才,若是缺少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就會使信息化與工業化在融合過程中受阻,因而二者融合要以人才為基準[2]。我國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并制定人才培養規范,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化和工業化交流體系,像是有關此方面出臺的法律有電子認證服務的《管理辦法》及相關單位資質、建立工程師的《管理辦法》,這兩個辦法的出臺,將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等進行了整合與培育,并總結了實際人才培養中的一些問題,同時進行宣傳,讓教育部門意識到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優勢,使行業中的管理人員及在職人員對工業化及信息化有一定認識,提升培訓效果,對于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培訓,要進行針對性培養。由此可見,人才的培養可以推動信息化與功夫工業化的融合速度。
(三)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增加信息技術含量可以提升工業化的現代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包含信息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進而使信息化工業生產力度,生產信息化含量較高的產品。從產品附加值的角度上看,此舉動可以增加信息自動化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像是數控機床、信息家電等,利用現代產品的信息技術等進行衡量。
(四)信息化產品設計
進行產品創新,也能夠推動信息化及工業化的融合速度,在工業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在人工產品中增加電子技術,可以使產品進行更新環節,并且可以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或是個性化定制的方式創新產品,從而降低產品的設計成本,提升效率,現階段,我國在航天、軌道交通裝備及電氣設備等工業領域上的信息化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因而加強信息化研發工作的普及與推廣力度。
結束語:綜上所述,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需要對技術進行改進,并將企業的業務能力融入其中,從而提高企業核心能力,加快管理模式的改變。并且在二者融合過程中,要注重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及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楊,李君,付宇涵.深圳市電子信息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8(12):87-90.
[2]劉桂林.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能否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7(10):48-50.
作者簡介:
王耀(1988.4.15),男,漢族,籍貫:江蘇省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