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依
摘 要:本文對新聞采編過程中的美學價值進行了詳細解說,首先對新聞采編方面的美學概念與定義進行解析,明確新聞美學與一般美學之間的區別。其次分析怎樣增加新聞采編內容的美學價值,可通過合理構建結構、增加新聞信息感染力等方法,最后立足多角度方法讓新聞美學價值的開發點得到豐富,立足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發揮新聞報道對社會大眾的引導、感染、號召。
關鍵詞:新聞采編;新聞美學價值;分析
新聞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應,也是大眾認識升華。但是在新聞的采編過程中如果想要新聞的內容更易于人們接受,并且可以給人們以啟示,直接不加修飾的將客觀事實搬上傳播媒介是不可行的,可能無法引起人們對新聞事件的共鳴。尤其是一些新聞評論,這些方面的內容在弘揚社會主旋律上有很重要的價值,因此在新聞采編中加入美學價值是新聞可讀、可看、可思的關鍵。
1 新聞美學價值概念解析
美學是指對美的價值與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美學的概念包括兩種,內在美與外在美,二者之間得到結合以后就是對事物真、善、美價值上的展現。
具備美學價值的新聞,內容上也主要對向善性、典型性、新穎性及求真性四個方面進行展示,也在傳遞真、善、美,讓受眾可以在接收信息時產生共鳴與正面能量。在新聞的內容編輯上,會對新風尚、新問題、新動向等方面進行信息呈現,讓受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到真實的外部資訊。新聞美學與其他的美學概念相比,具備較強的動態性與時效性,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變化,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定義。
與其他實用美學相比,新聞的美學價值可隨時代變化而發生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目前新聞美學的主要特征包括道德美與形式美有機結合、美學價值取向屬于特殊性與一般性的統一體、美學價值同時具有相對真實與絕對真實的特性。首先,新聞體現了現實生活,主導思想、表現形式與內容必須符合社會底線、社會關系準則,感情基調需符合主流價值,禁止出現反人類或反社會題材,且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事件時應保持立場中立,新聞形式所體現的情感與意識需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倫理道德,因此具有美學價值的新聞是道德美與形式美的結合體。其次,新聞屬于社會交流與社會發展的產物,是受眾消費的一種文化產品,因此美學價值取向需符合社會大眾一般性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受到多元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新聞受眾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因此新聞美學價值取向同時具有特殊性與一般性的特點。
2 采編中的新聞美學價值
2.1 合理選擇內容與搭配結構突出美學價值
采編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組合的過程,想要采編工作的價值得到體現,甚至上升到展現美學的層面,就應新聞的內容與結構進行合理搭配,讓其具備突出價值。對新聞內容進行選擇時,需要對受眾的審美訴求進行了解與定位,審美訴求不是一個一概而括的概念,這與受眾的個體精神狀態、生存狀態、文化素質、內在修養等有直接關系,因此想要科學的對其進行普遍性滿足,就必須涵蓋更多的新聞意識訴求點,如科學意識訴求、民主意識訴求、人文意識訴求等。本著創新、探索、務真求實的原則對新聞內容進行選擇就是在滿足受眾的科學意識審美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在這些嚴謹的學科知識中進行創新,對受眾進行美學信息上的豐富展示,符合民主本質特點,并向受眾傳遞打破權力,社會身份藩籬以及無障礙等方面的權力信息,尊重人類生存價值、這是民主意識訴求方面的滿足。人文與娛樂審美方面的訴求則通過尊重人類生存價值以及生命尊嚴等方面內容進行展示,讓受眾可以在信息瀏覽中感受到人文關懷與人性之美。
2.2 通過增強感染力融合美學價值
美學價值是社會性與客觀性的和諧統一,可利用可感形象、形式對愉悅以及感染進行提供,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感染力度新聞的美學價值融合處理,并產生正面效應,給受眾啟迪。為了讓新聞的感染力獲得增加,應對真實素材與背景材料充分掌握,加入一些藝術手法對受眾進行信息展示,這種方式可以讓新聞報道的藝術性增加很多,當然這樣的處理需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并且目的是為了增加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印象,引導受眾在新聞信息中獲得指引,并產生聯想。如新聞工作者在對環境污染方面的新聞進行報道時,可以配合一些垃圾傾倒、或是垃圾聚集地的照片,這可以讓文字不能表達的直觀充分展示,色彩上的感官沖擊輔助文字解釋的更加詳實可靠,因此受眾也可以在豐富的圖片展示中了解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過的不文明、不環保行為,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的傷害,指導人們從規范自身行為上進行環境保護,并積極支持各項環保活動的開展。
這些生動且清晰的圖片讓新聞事件展示更加多角度,可從不同的視角對新聞進行剖析,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并展示新聞內容的特色。這些圖片一方面輔助新聞文字對新聞事件進行還原,另一方面也讓新聞具備了藝術美,滿足受眾在經濟方面的需求,教化、感染、號召等。新聞事件正面性的辯證與解說,應保證語言的簡潔客觀,富于哲理且生動感人,增加報道的深度,讓受眾感同身受的同時還給予了啟發作用,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
2.3 多角度體現美學價值
具有美學價值的新聞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在采編時要注意多角度體現新聞的美學價值。首先,應體現出形式美,讓受眾能夠對新聞產生興趣,關注新聞,進而對體現出形式美的新聞進行仔細尋味。為了能夠讓新聞體現出形式美,采編時可選取典型、內容新穎、語言較為簡潔的素材,運用寫作技巧或編排技巧處理原始素材,讓新聞中的人物與事件能夠向受眾傳遞真情實感。例如,采編新聞時可采用生動的細節與情節真實報道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在新聞中挖掘典型人物的困惑、感觸、思想及生活等細微之處,以外在的形式美及內在的內容激起受眾的共鳴。其次,可以從新聞語言角度體現美學價值。語言種類繁多,包括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行業語言、文學語言、地方語言等。新聞語言與上述語言不同,具有融合性特點。采編人員收集新聞素材時需要涉及多個領域,與多種人物接觸,新聞語言以通用語言為主,也會使用到部分地方語言、口頭語言或文學語言。例如,采用地方性語言采編的新聞能夠體現出濃郁的地域色彩,用于表達地方觀點可以體現出地域性美學特色。此外,可以從新聞意境中體現美學價值。意境錘煉屬于審美范疇,采編人員可以通過構思新聞意境提升審美趣味,增強新聞渲染效果,以新聞美學體現傳播價值。
3 結束語
進行新聞采編時,應堅持高度邏輯性與嚴謹性原則,使用美學技巧讓受眾可以對新聞內容產生愉悅感與認同感,使用多種方法增加新聞美學方面的展示,給受眾營造一個愉悅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陳小利.在新聞采編中實現新聞美學價值[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4):213-213.
[2]崔秀梅.淺析新聞采編中的新聞美學價值[J].視聽,2017(3):122-123.
[3]王婧華.淺析新聞采編中的新聞美學價值[J].中外交流,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