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夢桐
2018,原本應該是華誼高調宣布內容回歸的一年,但不論是誰,也不會想到華誼2018這一年并不安生,不僅深陷影視稅務風暴中心、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仍持續低迷,甚至還被質疑“套現”、“跑路”。
2018年10月12日,華誼兄弟發布了2018年三季度業績預告。據報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前9個月凈利潤為3.19億元至3.4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01億元,同比下降42%至47%。
“2018年華誼兄弟凈利潤下滑,主要是非經常性損益凈額下滑,僅從主營業務的角度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是穩中有升的。”一位傳媒券商分析師這樣分析道。
不過,崔永元借“打”馮小剛、范冰冰,撼動了華誼整個帝國的根基。業內曾評價馮小剛與華誼的關系——“馮小剛一咳嗽,華誼就感冒”。
質押風波是“壓垮這匹駱駝的最重一根稻草”,2018年6月4日,受崔永元舉報陰陽合同影響,華誼股票大跌至7.36元/股,創近5年新低。股市大傷之下,華誼頻繁發布《部分股東質押及解押的公告》,一度傳出“法人跑路”的傳聞。
2019年1月8日晚, 華誼兄弟連發9條公告, 華誼兄弟共向5家銀行申請25億元的授信金額,把所能質押擔保的幾乎都質押了出去。
如此看來,其實,崔永元只是催化了華誼寒冰期提早到來,實際上,華誼電影帝國的凜冬并非一日之寒。
自2009年上市以來,華誼總資產和凈資產增長速度曾一度飛躍,巔峰時期憑借76位大牌明星藝人,占據半壁江山。但捆綁藝人過度,讓華誼風光無限的同時也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了擺脫藝人資源的桎梏,2013年,在華誼20周年慶典現場,掌舵人王中軍為華誼這艘大輪船改了航行路線——“去電影單一化”,擺脫對電影的依賴,同時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等業務,增加收入來源。
在娛樂事業群未滋養成型前,其電影事業突然惡化。以2014年為分水嶺,在此之前,內地票房前十位的影片多為華誼參與出品發行,而2014年華誼電影發行份額僅2%,當年票房最高的《撒嬌女人最好命》僅為2.3億元,排名第41,其電影龍頭大哥的地位岌岌可危。
據公司財報顯示,2016年昭示著華誼寒冰期的開啟,上市8年以來首次虧空,扣非后虧損4018.28萬元。
“去電影單一化”受挫后,2015年底華誼宣布重新回歸電影。繼續倚重明星話語權,高溢價收購皮包公司,以7.56億元收購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等明星持股的浙江東陽浩瀚娛樂有限公司70%股權,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東陽美拉70%股權,前者只成立一天,后者賬面凈資產為負0.55萬元。
2017年終于有所回暖,全年盈利同比增長10.49%。在這一年的華誼兄弟投資者交流會上,王中磊對未來兩年的華誼充滿自信:“去年的利潤下滑給我們的企業領導者一個說法,就是企業可以喘氣的,人也有病的時候,華誼未來在2018、2019有很好的機會。”
只是沒想到,2018年的華誼遭此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