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軼群 劉 壘 鄭志丹 薛志飛 樊佳熙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逐步實施,鄉村幼兒教育發展迅速,但也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鄉村地區相對落后的經濟制約鄉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其教育環境和教育條件都存在劣勢。本文以保定市鄉村幼兒園為例,詳細闡述了鄉村幼兒園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內容以及家長幼兒教育參與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措施,以期能夠為促進鄉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鄉村;幼兒;教育;發展
一、保定市鄉村幼兒園教育發展現狀
作為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公平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升人口素質,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也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而且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的一部分,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縮小城鄉幼兒教育差距,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目前,由于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農村幼兒教育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改變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讓農村適齡兒童能擁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是目前國家普及幼兒教育的重點和難點。課題組成員以保定市鄉村幼兒園為例,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初步了解目前農村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期推動鄉村幼兒教育的發展。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在農村,平均每個村莊只有一個甚至不到一個公辦幼兒園,主要以民辦幼兒園為主。這些民辦幼兒園規模小,缺乏政府財政支持和規范指導,主要靠收取保教費來維持運轉,導致幼兒園基礎建設不完善,基礎設施不規范。除缺乏必備的消防和安保設施外,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在課題組成員所調查的10所鄉村幼兒園中,絕大多數幼兒園的活動場地簡陋,多為水泥地或草地;教室內的采光效果、通風效果甚至衛生方面普遍偏差;室內除了桌椅、黑板外,其余輔助設備也較為缺乏,這極大地限制了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的開展。多數幼兒桌椅在質量、顏色、尺寸、防滑等方面不符合要求,桌椅擺放方式不合理,造成幼兒之間的沖突和身體碰撞,給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輔助設備僅有黑板、兒童滑梯、兒童積木等,不僅數量少,品種單一,而且經調查發現,越是設備缺乏的幼兒園,越限制幼兒的日常使用,只是當作“展覽品”,這對培養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及其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絕大多數鄉村幼兒園分布零散,不僅園舍規模小,而且不符合建園標準。如不具備供開展音樂、舞蹈和體育活動的音體活動室,供醫務人員開展衛生保健工作的保健室,供燒開水及餐具、毛巾消毒之用的消毒室等.
(二)師資力量薄弱
長期以來,由于幼師職業相對于中小學老師、大學教師來說,收入水平較低,社會地位較低。所以在我國,報考、從事這一專業的年輕人大多是由于就業困難。這也導致了在幼兒教育這一領域,存在著嚴重的師資力量不足問題,也造成幼師的從業水平良莠不齊。對于相對落后的農村來說,專業優質的幼師更是少之又少,從課題組成員調查的結果來看,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幼師比例不足30%,而專業師范院校的幼師比例更是不足10%。所以,師資力量薄弱理應作為鄉村幼兒園建設的重要問題。
(三)教學內容傳統單一
在調研的10所鄉村幼兒園中,雖然都有著看似嚴格的課程安排,但是大部分為程式化的漢字、拼音、算數,其中8所幼兒園是在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而與幼兒成長密切相關的藝術教育不僅由于設備的不足、師資的短缺無法展開,還因為鄉村幼兒園教學方向“小學化”而被壓制,多數幼兒園每周只會用1-2節課來進行簡單的兒歌、繪畫、折紙教學。另一方面,幼兒生活基本內容應為在與伙伴、家長、教師、大自然的互動中自發學習,逐漸認識世界并獲得身心的全面成長。而鄉村幼兒園課程內容單一,幼兒也不能夠與教師形成良好互動。
(四)家長對幼兒教育參與度有限
在所調研的農村幼兒中有43.4%是由祖父母一輩直接監護,父母一輩則由于經濟原因外出務工,難以兼顧幼兒的教育成長。而老一輩人則出于思想認識不夠等原因對幼兒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簡單的將幼兒園理解為托兒所,采取“大撒把”的方式,將教育幼兒的任務完全交給幼兒園,這對原本就人力資源緊張的鄉村幼兒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針對鄉村幼兒教育發展對策
(一)完善體制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我國幼兒教育管理體制采用地方負責和分級管理模式,省市級財政負責投入和管理城市幼兒教育,鄉鎮機構負責投入和管理農村幼兒教育,省市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鄉鎮地區,直接影響教育經費的投入,從而影響幼兒教育發展水平,對此國家應出臺傾斜性政策,鼓勵省市級地方政府將部分幼兒教育經費投入到本省市管轄下的鄉村幼兒園,同時加大鄉鎮政府對鄉村幼兒園的資金支持。相關部門應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來統一幼兒園園舍建筑面積和基礎設施的標準,應加大對幼兒園基礎設施安全性檢查的力度。
(二)提高師資待遇,優化師資隊伍
規范幼師從業機制,首先要提高幼師的基本待遇,應當為在鄉村工作的幼師提供與城市幼師相當的薪資待遇以及社會保障,并且積極鼓勵幼師專業的鄉村大學生回流,支援家鄉建設。其次,要積極進行崗位培訓,對于已經在職的幼師要定期的進行崗位培訓,并進行相應的考核。對于在鄉村中的適齡青年,要積極進行相關的鼓勵和宣傳,鼓動其積極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取得幼師從業資格,讓他們在就地創業的同時,完成對于鄉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彌補鄉村幼師數量的不足。最后要整頓現有的幼師群體,建立完善的幼師準入機制,進行專業技能和道德素養的培訓,建設風清氣正的教師團體。(已調整順序,刪減了體罰的字眼)
(三)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育模式
鄉村幼兒園教學應于鄉村幼兒生長相適應。在課程設計上立足鄉土文化,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利用現有的音樂、詩歌等開設如民間藝術、民俗文化一類的課程。在活動設計上可以開展“田園科學實驗”、“鄉村科學教育實驗”等活動,充分發掘鄉村學前科教潛力;還可以利用鄉規習俗,民間兒童游戲等展開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教育。
(四)加強“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發展線上教育,利用網絡、自媒體等新技術突破時空的局限性,使家長可以更加便捷的了解到幼兒的情況并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發揮農村熟人社會的優勢在家長間建立有效聯系,形成育兒經驗、資源共享、互補;開展各種親子活動,如請家長到幼兒園進行旁聽,一起參加游戲等方式讓家長對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楊麗麗,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思考[J].教育廣角,2016,(11).
[2]張麗,劉焱,裘指揮.農村小微型幼兒園發展的價值、困境及路徑[J].教育學報,2015,(10).
作者簡介:
康軼群(1998.8.21-)女,漢族,河北省張家口市,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劉壘(1998.7.3-)男,漢族,河北省保定市,本科生,研究方向:給排水工程
鄭志丹(1998.10.18-)女,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薛志飛(1998.10.11-)女,漢族,河北省張家口市,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樊佳熙(1998.11.28-)男,漢族,河北省邯鄲市,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本文為2018年度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保定市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20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