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 要:關于企業風險,它也是商業風險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受到某些不可預測的、未知的條件的干擾,使得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實際財產數目和預算的不一致,可能遭受到利益的損失或者收益意外增多的情況,而造成這一風險中關鍵的一類是稅務風險,尤其是與高校產業相關的。本文將講述稅務風險的相關含義,討論這一風險產生的背景和條件,而且就相關治理措施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稅務風險;高校產業;原因;措施
一、高校產業稅務風險形成原因
(一)高校產業管理體制影響
自1978年以來,隨著國家各行各業的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許多國企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但還是有個別企業存在問題,比如全資企業。首先,這一行業具有一般國企的通常問題,其次,還包括個體企業的常見弊端。比如一些教授兼職公司職位,將公司的一些項目帶到校內,成立課題小組,并且將項目資金當作免費的課題經費,毫無顧忌地消費資金。還有一些公司的管理層掌握大權,什么事情都自己決定,缺少合理的決策體系和管理體系。經過整治之后,大多數高校紛紛改善了校內小型產業,并且創辦了資產公司,合理分配資金的不同用處。然而,還是有一些項目改革工作沒有實施。此外,有些改革僅僅是表面工作,并沒有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缺少合理的管理結構。
(二)高校產業納稅意識影響
以前,為了促進學校的發展,社會對學校產業放寬了納稅政策,這導致了目前許多產業項目負責人不積極納稅的現象,而且不主動納稅。即使他們在工作中明白納稅是企業的法定義務,這也是基于國家法律的權威性,本質上還是缺乏積極性。正是這種不良現象的存在,導致企業運行過程中完全忽略了稅務的風險預測以及管理工作,不重視這項工作的嚴重后果,更沒有防治措施。
(三)稅收政策的影響
我國的稅法體系和相關法律條例尚未成熟,使得企業很難對稅法風險進行預測,無形之中增大了經營風險。第一,相關的法律規定有待斟酌,公司和稅法局的工作人員各有不同理解。再加上社會對稅法的具體政策沒有進行推廣和教育,而且一些新制定的措施沒有引起企業法人的重視。第二,我國的社會經濟正在經歷轉型階段,社會環境在不斷地變化,新的政策出臺之后只有短暫的效應。第三,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迅速恢復,經歷的各個時期都有相應的經濟政策,稅收規則也不盡相同。因此,稅收規定不斷更新,不利于社會企業的執行,也加大了稅務局的管理負擔。
(四)外部經營環境的影響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市場的交易環境也會對稅收程序帶來影響,給企業稅收帶來隱患。比如,某些商家在進行交易買賣時,為了謀取更多利益,有時故意抬高行價,甚至開具假的發票,合法經驗的企業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承擔了風險。另外,在金融圈,存在許多公司合并的情況,倘若一方沒有認真了解所收購公司的稅務財產情況,就可能在收購之后承擔很大的風險,比如為該公司繳稅甚至填補虧空。因為沒有充分掌握該公司的情況,這類現象普遍發生。
二、高校產業稅務風險的管控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重視稅務風險的存在
與其它風險類似,稅務風險也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要想預防稅務風險的發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稅務風險并認識到其重要性,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其他工作人員都應當樹立稅務風險意識 ,把稅務工作當成一件大事,認真完成每一項稅務風險評估工作。除此之外,積極主動的態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企業要在稅務風險來臨之前就事先做好防范工作及應對措施,而不是在發生風險后才開始考慮如何應對。
(二) 建立和完善高校產業稅務內控體系
通過嚴格把控企業內部各相關環節的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稅務風險的發生,同時還有利于稅務管理工作的進行。對高校產業來說建立或完善其稅務內控體制尤為重要,關鍵是要通過制定相關規定來嚴格監控那些可以引起重大稅務風險的工作部門及工作環節,實現稅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同時還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及時制定一些應對稅務風險的措施,以進一步增加抗稅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立一致高素質的財稅人才隊伍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要想做好稅務管理的各項工作,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對企業來說,除了要發掘專業人才外,還要不斷培養這些人才,積極開展各項培訓工作,保證其專業知識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專業素養也逐漸提高。
(四) 加強與稅務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增強稅務信息獲取能力
及時獲取稅務信息對稅務管理工作的進行也十分重要,稅務機關是稅務信息最可靠的來源,因此企業在遇到一些不太了解或不確定的稅務管理問題時應當積極尋求稅務機關的幫助,注重與稅務機關的聯系,尤其是在制定稅收方案時更是要多與稅務機關溝通,只有在得到其批準后才能執行稅收方案,這也有利于防止稅務風險的發生。除此之外企業還要注重對外交流,不僅要加強自我稅務管理隊伍的建設,還要經常與其他專家進行交流與溝通,進一步完善企業的稅務管理體系。
(五) 開展專業化的納稅工作內部審計,建立定期稅務報告制度
內部審計是指對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專業化的全面審核,其目的在于發現稅務風險管理方面的不足并督促其改進,因此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通常情況下,企業審計委員會還需要一個及以上稅務人員協助其完成這項工作。除此之外,建立稅務報告也是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每一階段稅務報告的內容除了企業內部具體的納稅數據外,還應包括該段時間內企業面臨的稅務問題或風險,同時還要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以便及時做好防范措施。
結束語:
稅務風險確實是存在的,但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防止或應對它的發生,這就需要高校產業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高校產業在制定防范及化解措施時要注意其時效性,因為稅收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企業要據此不斷調整方案。此外,對于稅務風險,防范比化解更加重要,因此高校產業應當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并嚴格執行,把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當作一項與其生死存亡相關的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高校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Z].2009-5.
[2]教育部關于積極發展,規范管理高校科技產業的指導意見(科教發[2005]2 號).
[3]蔡昌.稅務風險防范、化解與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邱紅.企業稅務風險成因及管理探究[J].會計師,2008,(11).